每個家庭的父母不光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優秀(當然還有最優秀的,每個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優秀的。),而且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把自己優秀的面展現給大家,可是很多孩子面對陌生人不敢講,面對父母提問也只是“嗯”“好”寥寥無幾的幾個字。家長甚是苦惱!
5歲孩子不愛說話不愛交流怎么辦
1、天生性格內向,不愿意與人交流。
這個與所處環境有關系,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一起外,就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這樣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煉,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
再加上父母都不愛說話的家庭,你怎么能要求孩子愛說話呢?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引導孩子改變內向的性格:
(1)下班回家后多陪孩子聊聊天,問問今天在學校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2)鼓勵孩子多和同學交朋友,多和同學一起學習交流。
(3)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體驗團結互助的集體精神。
(4)培養孩子一項表演性的興趣愛好,例如唱歌,跳舞等等。這些后天的引導都能積極引導孩子開口說話,養成一個性格開開朗人的人。
2、心里陰影,害怕與人說話。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了滿足自己的想法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一定要在父母的視線范圍內玩耍,小心騙子把你抱去了;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壞人去當乞丐了。
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
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也就不愿與人說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既然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勇敢、積極向上的人,那你自己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
3、家長保護過度,沒有發言權。
當今社會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保護過度過細,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日常生活中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掃把,家長就說“你掃不干凈,多臟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長就嚷嚷:“別動,會摔爛的”。
家里來個客人問:“孩子今年上幾年級了?”家長也急著替孩子回答了,這些種種的小細節,使孩子沒有在嘗試和實踐中得到經驗,就連發言的權力也被剝奪了,這樣的孩子長此以往覺得所有的事都與自己無關,當然也不會思考和講話。
不要小看孩子潛在的能量,放手,舍得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和想說的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