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一歲時隨之出現了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就喜歡打人,尖叫,咬人,扔東西等不夠友好的行為習慣,這些行為讓很多家長生氣之余,難以想象并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么教育,那么,一歲孩子打人應該怎么教育呢?
一歲孩子打人應該怎么教育
1、幫助孩子把認知體驗轉化成經驗
在孩子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臂的時候,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幫助孩子來完成整個認知過程。
比如孩子用手抓父母的臉,我們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輕輕的來撫摸面頰,并且告訴孩子,可以用手輕輕的撫摸媽媽的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示范,引導孩子,并進行講解。想讓孩子去摸就告訴孩子什么是摸。
2、教導孩子用合適的力度去探索
在發現孩子無法使用合適的方式和力度去完成探索,或者可能會傷害他人的時候,父母需要及時但正確地引導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輕輕地來撫摸面頰,并且告訴孩子,這樣的力度媽媽是會覺得舒服的。或者當發現他推搡別的小朋友的時候,及時告訴他可以換一種更合適的方式。
3、以暴制暴堅決不可取
很多父母常常會表現得過于嚴厲,明明是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孩子的手剛摸到別人身上,父母就用力把孩子的手打掉。
這樣以暴制暴的方式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誤解,下次他還會想要去嘗試,或者就干脆放棄這方面的嘗試,這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可以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冷靜,用更加溫和有效的方式進行引導。
4、幫助孩子探索嘗試,不怕臟亂差
孩子認識世界的黃金期,父母應該更多的是鼓勵和保護,當孩子滿足了足夠的好奇心,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時,也就自然不會再繼續使用“暴力”了。
所以父母不要怕孩子去臟的地方,不要怕孩子弄亂原本整潔的家居,也不要過度擔憂孩子遇到未知的危險。在提供充足的保護和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讓他們更多地遵循內心去探索這個世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