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家膽小不敢一個人,主要是受家庭環(huán)境與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比如,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導(dǎo)致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與同齡人接觸,造成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導(dǎo)致孩子整天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等。膽小,不利于孩子健康、全面地發(fā)展。因此,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態(tài)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改變孩子膽小的性格,讓孩子變得勇敢,獨立。
孩子在家膽小不敢一個人?
一、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心理學(xué)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
這其實就是“標簽效應(yīng)”。當(dāng)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簽時,他便會不斷地心理暗示,形成印象,也就逐漸成為印象管理中的人。六歲以前的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也因此非常依賴父母,也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膽小、恐懼時,切忌為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簽,如果你不想要孩子變成一個膽小鬼的話。
二、多些鼓勵,慢慢引導(dǎo)。
很多孩子膽小其實是因為父母的不當(dāng)回事、不理解、不重視,甚至嫌棄、責(zé)罵。心理學(xué)的實驗研究表明,0-3歲的孩子膽小是正常的,千萬不要為此擔(dān)憂,焦慮。而且如果能夠正確引導(dǎo),讓孩子得到正確的疏解,膽小的性格是可以慢慢調(diào)整。改正的。
因此,父母的鼓勵非常重要。比如說遇到孩子不敢玩碰碰車的情況,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聆聽孩子的恐懼,詢問清楚情況:“你為什么會害怕玩碰碰車呢?”
在詢問清楚情況后,便可以對孩子慢慢引導(dǎo):“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情,所以不用覺得有什么。沒關(guān)系的,我們可以先試一試……”最后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以鼓勵:“你看你做得多好,已經(jīng)很棒了……”
父母的正能量反饋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因此,在孩子面對恐懼的過程中,父母的“加油”是必不可少的。
三、多些陪伴。
現(xiàn)在的許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無時間照看孩子,部分家長會采取的做法是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讓孩子自己在家里玩。但缺少陪伴的孩子比起一直在父母的照看下長大的孩子的膽子會更小。
父母是孩子克服膽小的絕大部分力量來源。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恐懼時,可以告訴孩子:“沒關(guān)系,我陪你。”就像有了支撐,孩子也有了克服恐懼的勇氣。漸漸地,再次遇到害怕的事情,孩子也可以自我面對。
四、多創(chuàng)造外出實踐機會。
戶外的鍛煉機會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讓孩子多些見識,也多些歷練與經(jīng)驗。
家長們在周末的時候可以多組織一些家庭活動,比如郊游、騎自行車、爬山等等一些父母與孩子能夠共同參與的活動。這樣一來,既可以增進與孩子的感情,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有勇氣探索陌生的外界環(huán)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