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得不說啊,孩子是的成長過程中與同學發(fā)生沖突,是在所難免的。那么,孩子和同學打架家長怎么處理?
孩子和同學打架家長怎么處理
1、安撫情緒,幫孩子平復情緒。
有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受欺負的時候,一時情急有可能就會對著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別人打你,你就不知道打回去?”
表面上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在給孩子樹立自信,不要白白受欺負,但深層次的去思考一下,教育孩子用拳頭解決問題,看似是解決了當下的問題,那么未來呢?
很多時候,小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并沒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嚴重,也許只是碰兩下、嗆兩句,孩子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形成,但也沒有壞心,孩子跟家長說,也是想傾訴一下,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感受到委屈說一說,心里就舒服了。
未必會再去糾結/報復,很多孩子在吵了架甚至打了架過后就忘了,再見依舊是哥倆好。所以我們要理解孩子,想讓孩子吧事情說清楚,幫孩子分清楚哪些是無關痛癢的玩笑話,哪些是惡劣嚴重的,引導孩子積極事后處理。
2、分析根源,幫孩子梳理事情經過。
當孩子與其他小伙伴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他總是會覺得自己有理,對方沒理,希望家長站在自己一方。有的孩子雖然覺得自己沒理,但是為了避免懲罰,還會說謊和誣陷對方。
家長一方面要允許孩子發(fā)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孩子的訴說了解情況,主要是讓孩子平復情緒,因為當情緒平復后,人才能理智地思考。
3、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家長在孩子間的沖突中,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審判者。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家長扮演審判者,則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
具體做法如下:
(1)情緒調整上,允許孩子和自己不一樣。
孩子們的世界是一個小社會,有社會分工,也有領導者和追隨者。如果孩子在自己的角色里坦然舒適,家長就不必過于擔心緊張。但如果存在脅迫、威嚇、傷害等,家長就需要介入了。
(2)心態(tài)上,尊重孩子。
尊重和相信孩子,不鼓勵孩子告狀。家長要把自己的擔心和恐懼暫時放一放,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智慧和策略解決問題。孩子是最了解事情經過的人,在孩子的沖突中,家長不是主角,孩子才是。家長需要放下控制和指揮孩子的心態(tài),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
(3)思想上,教孩子明辨是非。
孩子在與其他小伙伴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總是覺得別人做錯了,自己有理。
孩子的社會道德體系尚在建立中,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這需要家長充分了解事情的始末,讓孩子明白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么做。
家長平時處理家庭沖突的策略,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家長在教導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言行一致。
(4)行為上,給孩子樹立家規(guī)。
把孩子當成人看,并不代表孩子真的具有成人成熟的思維和判斷。所以,把孩子當成人看的前提是,給孩子樹立家規(guī)。
每個家庭的家規(guī)依據(jù)各自的社交方式和準則不同而不同,給孩子自由處理問題的機會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的,這是為了保護孩子,也是為了避免更多的麻煩。
例如,不可以以大欺小;不可以欺負女生;但當自己被欺負了,首先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等。此外,家規(guī)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