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對應方法?有的孩子做起事情不拖泥帶水,效率很高,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拖拉磨蹭,做一件事慢吞吞的,很長時間也完不成讓家長很心急。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對應方法?
1、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視角去體會孩子、理解孩子,降低對孩子的標準。
通過平日的觀察和孩子的個性發展特點,對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要有大概的預估,并且把預估的時間提前留出來。
如我們通過一段時間觀察,預估到孩子吃飯大概需要20分鐘,那么我們就需要提前10-15分鐘,讓孩子有個緩沖的余地。提前有了心理準備和時間安排,家長也就不會嘮叨和督促、焦躁和慌亂,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2、結合孩子的年齡發育特點,通過巧妙的方法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學會暫停,靜待花開。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件從開始到完成看似簡單,其實對于孩子來講,每個新技能的學習都是不小的挑戰。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暫停”,一點一點的熟練,家長要多陪孩子反復練習才會熟能生巧,相信有一天“小拖拉”不見了。
3、家長對孩子發布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會自己判斷一下你給的指令對他來說難不難,然后決定是否去做。記得女兒幼兒園大班時,每天早早著急上班的我,對著女兒一連串要求:趕緊刷牙洗臉拿上牛奶換好鞋子出門,好幾次女兒愣愣的望著我,我意識道自己的指令出問題了。
這么一連串的要求會讓小朋友蒙圈的,他們往往只能聽到第一個。如果我們把一次只說一件事,至多兩件事(最好用連詞連接起來),那就很容易讓他們理解并接受。
4、父母減少發號施令,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家長要給孩子自主權,鼓勵孩子自己做出計劃,自主判斷、自己選擇。比如自己計劃晚間的作業安排、洗漱安排、閱讀安排、娛樂安排等,并和孩子商量給予合理化建議。小一點的孩子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
5、父母要起帶頭作用,干事情有計劃,不拖拉。
很多時候拖拉都跟生活習慣、家庭制定的時間計劃表有關系。我們也要反思自己制定的時間表是否科學,是否契合孩子的發展特點。是否給孩子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家庭成員在計劃的時間,需要完成的任務,一定要守時完成,并多和孩子交流這樣做的好處。如何孩子有進步,一定要肯定和表揚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