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句話相信是很多人的座右銘。因為這句話可以在遇到困難時帶給我們努力向上的力量。但是有的孩子一遇到問題就喜歡逃避,沒有迎難而上的精神,讓家長很是困擾,那么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逃避怎么辦?
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逃避怎么辦
1.讓孩子明白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讓自己變得強大的。
有些困難孩子沒有勇氣去面對,可能是因為他不具備與之相匹配的能力,父母可以引導、幫助孩子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當孩子變得足夠強大時,就不會再畏懼困難。
2.幫助孩子切割任務,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有些任務乍看下去,似乎困難到無法完成,但是,當把它切割成一個個小任務時,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把這種分解任務的方法教給孩子,讓孩子通過完成小任務,實現大目標,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增加成功的體驗與經驗,就可以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
3.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做孩子堅強的后盾。
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永遠在他身后,永遠會無條件愛他、為他提供幫助,那么,孩子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去勇敢面對、沖鋒陷陣,堅強的后盾永遠是孩子最需要的底氣和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4.多鼓勵、少批評。
不要直接逼迫孩子去面對困難,也不要批評孩子膽小、懦弱,避免增加孩子的不良體驗,而應該在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的時候,和孩子一同慶祝,并且贊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戰勝困難后成功的喜悅。
5.父母以身作則,遇到困難樂觀面對。
父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悲觀、不逃避、不抱怨,而是積極樂觀地面對,直接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對孩子形成無形的引領,讓孩子學到面對困難的方法。
6.接納自己的不能和有限,坦然面對困難。
有些困難,我們注定無法戰勝,要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能和有限,不要因為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而喪失自信,人無完人,我們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而自信無疑是戰勝困難的法寶。
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逃避是什么原因
1.家長的評價方式
孩子的自我概念與父母親的評價方式密切相關。在生活中,有些家長或老師看到孩子失敗后,就苛責他們能力不足,比如會對孩子說“你真笨!一點用都沒有!”這樣,孩子就會形成“我是一個笨孩子”的自我概念。
2.習得性無助
在孩子面臨困難情境時,發現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就不會再努力了,以后再遇到困難,甚至簡單的任務,也感到絕望無助,不愿意再去嘗試,這就會阻礙孩子的自我發展,不利于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