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休學在家的孩子,他一般是處在過限的壓力狀態。孩子對自己也是有羞恥心,有上進心的,一般孩子都不是不學無術、沒有追求的孩子,但休學在家太久的話,以孩子的自制力很難讓他們不墮落,那么,作為家長如何面對休學的孩子呢?
如何面對休學的孩子
爸媽跟孩子交流溝通的時候,遵循一個原則:他不伸手時,你去幫他,基本上是無效的。
要想讓孩子求助,讓他感覺到:你懂他、理解他。讓孩子感受到,我是有力量,有能力幫助你的。
有家長說:怎么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我理解他?我們問自己:假如孩子不上學了,你還能愛他嗎?孩子不參加高考了,你還能愛他嗎?他參加高考了,沒考上,你還能愛他嗎?
他就這樣了,我們還愿意愛他嗎?還能愛他嗎?當這樣問自己的時候,測的只是同情和理解的范圍,我情感的邊界,理解的邊界在哪兒?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覺得我懂他?這種懂不是邏輯上的懂,是情感上的感同身受。
你要有這種感覺他才能感覺到,你這種情感的范圍,能夠把這個孩子涵容在內,接納在內。這個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
如果你們沒有交集在一個圈里邊,他在你理解的情感的范圍很遠的地方,我們怎么努力也夠不著。
讓孩子找到被理解、被懂的感覺。在懂他、理解他的基礎上,讓孩子感受到爸媽有能力幫他,或者能借到力(有能力找到,有能力幫他的人)。
孩子覺得你是懂我的,理解我的,又有能力幫助我。你不去評價我,在跟你聊天溝通時,不會給我額外的壓力,不會帶有太強的私人目的。
當孩子覺得安全、可靠。他會給父母信號,主動求助。 孩子不跟爸媽求助,不溝通原因:
①、我如果跟爸媽溝通了,爸媽更多的說高考的事,孩子的感受被忽視,處境不容易被理解。
②、說了也沒啥用,除了你們給我更大的壓力,或者指責孩子。你又沒能力幫,溝通完了還整一肚子氣,整的沒尊嚴,很屈辱、很痛苦,所以就不溝通了。
孩子并不是不溝通,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會找我們溝通,會渴望爸媽或老師對他施以援手。只要孩子看到這種可能性,幾乎所有孩子都向外伸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