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尊重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當成平等的、獨立的個體。不以家長權威強迫命令,對孩子的想法、建議、做法、觀點重視,不嘲笑、不忽視、不對付。認真聆聽、認真分析、認真解答。
家長對孩子的不尊重,會導致孩子深入骨子里的自卑。無論孩子處在多么優越的環境中,或是取得多么好的成績,只要得不到父母的尊重與認可,他們都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甚至有的孩子在叛逆期會故意反叛自己的父母,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的優秀、自己的與眾不同,證明自己不是父母眼中那個無能、無用的孩子。
二、認真傾聽
教育孩子首先要確切的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里。很多家長只是憑自己眼目所看到的來對孩子進行施教,可大部分時候我們卻冤枉了孩子。
三、做孩子的幫助者而不是替身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在為孩子解決問題時,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充當了孩子的替身。替孩子去做,替孩子完成,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孩子第二天上學時不被老師批評還會替孩子寫作業。
這樣的家長往往想孩子遇到的這點小問題在孩子那里是座山,在家長眼中就是一個土堆,家長可以非常輕松的就處理好。這多省時省力,孩子現在小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知道該怎么去處理了,現在只要給他們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就好。
而這樣的家長往往要么培養出依賴性強的巨嬰,要么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孩子。其實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那就是他們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最好時間,學習并是全部能力的關鍵。
還有很多像毅力、抗挫能力、社會交往互動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情緒管理覺察能力等等這些實際的能力是需要在實際的事情中被指導被訓練才能一點點掌握的能力。
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父母可以沒有優異的教育資源提供給孩子,沒有良好的人脈為孩子鋪好人生的道路,但自信是父母可以幫孩子建立的。
只需要一句表揚,一句夸獎,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冷若冰霜的眼色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遠比暖暖的愛帶來的正能量大的多。釘子拔出后,傷疤依然在,曾經的痛永遠不會消失,它將永遠成為我們身上的烙印伴我們一生。
孩子小時候父母沒有幫助其建立自信,長大后是很難再建立起的。小時候父母過度的批評式教育將會讓他們從心底里認為,我不行我很差,這種自我否定的怪圈,即使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已經做的很好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