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父母溺愛孩子的現象已經很普遍了,但實際上,有的父母溺愛孩子就是來源于父母的自戀,給予“另一個自己”過度的滿足,這樣對待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那么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后果有什么?應該怎么避免溺愛孩子呢?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后果
1、嚴重傷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某件事的準確判斷。自我效能感高的的人,在面對一個目標或者任務時,會有堅定不移的信心,認為自己一定能實現這一目標。
若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總是幫助孩子完成對他來說看似困難的事,這其實是父母破壞了孩子的探索過程,破壞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最終,孩子在大腦中會形成一種邏輯——他能否實現一件事取決于大人是否幫他。
2、膽小怕事
孩子被媽媽保護得太好,怕孩子出事,就會不許他獨自到外面玩,不許摸這個,不許碰那個。孩子稍有不適就表現得驚慌失措,使本來不怕的孩子被寵著哭起來。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孩子遇事不敢思考,任何一點驚嚇就會哭鬧。
3、孩子人際關系障礙
由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分的溺愛孩子,事事以孩子為中心,養成孩子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不考慮他人。
這種行為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人際關系是一種互動和互利的交流,被父母寵溺長大的孩子他們心中總以為自己是老大,不肯與別人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相處,當小伙伴不聽從他的話的時候,就會鬧矛盾。
父母應該怎么避免溺愛孩子
1、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很任性,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會像大人一樣懂得控制收斂住自己。有時就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讓家長給自己買這買那,家長如果不給買,他們就大聲哭鬧,有些家長看到后,會嫌煩受不了孩子,索性就滿足了孩子。
其實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的氣焰,我們可以這樣做,就比如說給他布置作業,等他完成之后才可以給他買玩具,讓他玩。讓他知道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想要獲得收獲就要付出努力。
2、不管怎樣都要堅持規矩
要讓孩子知道規矩就是規矩,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說不能再吃第二塊餅干,可是之后又會勸告自己其實沒必要這么苛刻。其實這里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不能有第一次反悔,不然以后都會反悔。
3、平視孩子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蹲下身子,不僅僅身高要降下來,心態也要放低。當我們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同一角度交流的時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更親切。
其次,我們要多關心孩子的生活,比如他們喜歡的玩具、要好的朋友、喜歡的動畫等等,這都有助于我們融入他們的生活,讓孩子知道我們時刻關注他。
4、適當忽略孩子
很多家庭都習慣以孩子為中心,家里的事務安排都圍繞著孩子,這樣對孩子過于注意,孩子更容易驕傲,覺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歡自己。學會適當地忽略孩子,讓他們自己獨處一會,不要在孩子剛出現問題時,就馬上安慰或滿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