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當家長做家務的時候,孩子也喜歡一起并給予“幫忙”,但家長總是不讓孩子參與勞動,還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這樣是不利于孩子的獨立、自立能力的,那么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參與勞動呢?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參與勞動
1、父母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
父母在鼓勵孩子進行家務勞動的時候,一定要明白,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并不是為了減輕家長的勞動負擔,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等品質,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2、讓其進行自我服務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首先就是要教給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系帶,自己鋪床疊被,自己吃飯,自己洗臉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學一件,都要先由家長示范,然后讓孩子在家長指導下練習,直到孩子學會自己做。
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還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進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更能引導孩子參與勞動。
3、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家務,并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員,當孩子參加了一些家務勞動后,對家的感情就不一樣。
而且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常常不會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難;但是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后,他們則會更多地諒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這個“家”不易。
4、賦予責任
家長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具體任務讓孩子去完成,為孩子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年齡小的指派簡單任務,年齡大的布置復雜的任務。如到商店買東西、到鄰居家借東西、到郵局取包裹、到火車站買車票等等。
孩子在完成這些任務時既要付出勞動,又要接觸社會,從而得到鍛煉。同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毅力和意志力。
5、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家務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精細動作、大運動、認知程度、體力、專注度、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程度各不相同。家長應該根據(jù)孩子各方面的發(fā)育狀況和年齡,讓孩子做能力范圍內的家務,讓其能夠積極參與勞動。
而且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把任務具體化,例如,跟孩子說“咱先把玩具擦干凈,再收起來放到箱子里”,而不是說“把這里收起來”這種模糊指令。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