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習性以及言行舉止,大多都是根據家庭的教育方式決定的。他之所以從各個方面都像父母,就是因為言傳身教決定了他的命運。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路程中,呆的時間最長的場所就是家里,可想而知,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是他健康發展的起點與基礎,同時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庭沖突與孩子心理健康如沖動行為、外向行為問題等呈顯著正相關,而父母關懷顯著負相關。
這也說明了積極的家庭環境能夠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而消極的家庭環境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另外親子間的依戀關系與互動模式,是在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中構建的。
家長對孩子在情感上的回應與表現,直接影響他的發展。家長只有通過言傳身教和家庭教育實踐,通過科學觀念和正確方式施以教育影響,創設有助于他身心健康的家庭環境,才能真正幫助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果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能有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那么一定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在現實生活中,原生家庭的完整與美好,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遇見的,甚至有些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會讓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己。
在家庭因素里,父母的相處方式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都對孩子影響很大,甚至會完全代入到他將來的婚姻生活中。因此,不是好學校就一定能讓孩子有好前程,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才能讓他有更完整的心靈和人生。
不良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父母關系不和諧
爸爸對媽媽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媽媽的態度,如果父親對母親是頤指氣使的,那么孩子就也會輕視母親。如果孩子媽媽對爸爸是不夠尊重的,那么他也會覺得爸爸不夠偉大。可見夫妻間對待彼此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家庭觀念。
2、生活習慣邋遢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要干凈整潔,但是自身的生活方式確實邋遢混亂的。這種雙標教育很難讓孩子信服,而他也會在耳濡目染中偏向父母的邋遢行為習慣。
3、遇事急躁,情緒容易情緒化
如果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們非常情緒化的教育孩子,那么他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采用同樣的態度和方法來處理。所以,情緒化的教育方式,會使得孩子越發地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
孩子是家長的復刻版,是父母行為習慣的映照。父母只有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為他最優秀的行為示范。當家長沒有做到自律時,孩子的行為規范自然也會有所欠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