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吵孩子,因為好言好語的批評和指責有時用處并不大,一遍兩遍也不能改善他的行為。有些父母因為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不受控制的總是吵孩子,對他的影響會很大,也很有可能造成性格缺陷,需要及時的改善這樣的行為。
總是吵孩子對孩子影響大嗎
總是吵孩子對孩子影響大,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吵孩子他才會聽話,其實不然。這其實是一種情緒失控的表現,孩子看到父母情緒失控,更多的是害怕、膽怯,而非心服口服。
所以帶著失控情緒的教育往往是無效的,孩子真正能聽進去的道理很有限,更多的是接受了你的情緒發泄和威懾。
這個時候孩子大多選擇屈服,是因為他們害怕你吵他,甚至對他打罵,而非真正的聽進去這件事的錯誤所在。等到你情緒好的時候,孩子往往還會犯相同的錯誤。
孩子小的時候內心不夠強大,如果父母總是吵他,或者對他大吼大叫,那么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內向、自卑甚至自閉。有些孩子還有可能變得叛逆、敏感。這些性格的影響會跟隨他的一生,而非一朝一夕。
經常被父母吵的孩子,會變得不自信,會覺得自己做什么在父母眼里都是錯誤的。父母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因此父母不要總是吵孩子,要學會放慢自己的語速,放低自己的聲音和孩子溝通,保護他的自尊心。
父母要如何正確管教孩子
1、跨越親子代溝
老話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跟孩子之間有著很大的代溝。其實,代溝也是由于雙方長期不去溝通所造成的,因此,我們也要試著去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試著跟他做朋友,并且嘗試進入他的內心。
同時也可以試著找到跟孩子的共同點,這樣有利于打開他的內心生活。當你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時,卻不去關心他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了解孩子,就會產生隔閡。唯有父母真正重視孩子,關心他的一舉一動,才能走進孩子,了解他。
2、學會換位思考
俗話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父母,我們都會犯錯誤,更不要期望孩子不會犯錯。但是,往往在現實生活中,當面對犯錯的孩子時,就會失去理智,沒辦法寬容地去看待問題,進而會去否定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所做出的努力。
要知道,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平等的。孩子對生活的最初認知是來源于父母,而后才是自己去探索、實踐獲得的真實感受,他們往往不了解父母的內心想法。因此,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