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的家長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到了十幾歲的年紀,就開始變的不愛與自己交流了,總是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呢?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還是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呢?
現在的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1、父母的雙標行為
家長總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拿自己的管教當回事。那就要看看平時父母是否有雙標行為。例如家長可以抱著手機玩,卻告訴孩子快點寫作業,看書去。當孩子反問,為什么你可以看手機,家長給出的理由:“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這種解釋在孩子心中是蒼白無力的,這就會產生一種“憑什么”的心理,覺得父母說的話沒有權威,才會產生不愿意跟父母溝通的現象。
2、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
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當孩子和你表達一些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肯定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還小孩,你懂什么?這樣的話不僅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孩子感到與你沒有共同的話題,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你多說。
想要與孩子構建良好的關系,我們更應該放平姿態去了解孩子,并適當地引導,而不是總以一種過來人方式進行強硬式的溝通。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怎么辦
首先,家長要先學會傾聽。孩子們對世界有著大人們無法想象的想象力,當孩子在對父母講述一些說過很多遍的事情時,父母一定要認真傾聽,不要厭煩孩子啰嗦。更不要對孩子說:你講了很多遍了這樣的話。
盡量讓孩子每次把話說完,以免有一天孩子養成了有話不跟你說的習慣,到時再想要溝通就變得非常困難。同時,聽后也不要馬上發表意見,這樣會讓孩子向你敞開更多的內心世界。
傾聽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只有父母懂得傾聽,孩子們才有聊天的興致,也還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發現,分享生活中的開心和難過。
其次,要讓孩子換位思考。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親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減少,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