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依舊沒有改到貪玩的壞習慣,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不認真,甚至有些時候上課也總是做一些小動作,這不但會讓孩子沒有辦集中注意力,聽課不認真,甚至會影響到別人的學習,各位作為家長相必也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
一年級小學生上課小動作多怎么辦
1、靜坐來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
孩子坐不住好動,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通過靜坐可以適當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如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每天靜坐五分鐘,在開始的時候給孩子用鬧鐘或手機進行,讓孩子調(diào)整好,上課聽講到標準姿勢,為了防止孩子異動,可在孩子頭上頂塊橡皮或者毛巾。
2、正確引導,不打罵孩子
作為家長們要很理性的去看待孩子貪玩的行為,因為孩子發(fā)育階段,好奇心是比較強的,是孩子的天性,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們要正確引導,不要打罵孩子,慢慢的去讓孩子接受注意力集中的狀態(tài)。
3、有意的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大人有意的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nèi)绻麤]有意識到這一點,會不知不覺的對孩子產(chǎn)生干擾。我們家長要懂得在孩子專注于一件事情時不要去打擾,讓孩子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這種有意識的保護,有助于孩子專注力的發(fā)展,有了足夠的專注力,自然不會上課小動作多了。
4、幫孩子建立規(guī)則感
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孩子規(guī)則感較弱,上課時就容易出現(xiàn)異常的舉動,但如果家長幫孩子建立了較強的規(guī)則感,孩子就能明白上課時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不對的,從而逐漸約束自己的行為。
一年級小學生上課小動作多的原因
在幼兒期里,孩子肢體行為動作沒有得到較好的規(guī)范,會慢慢養(yǎng)成一種總愛動的狀態(tài)之中,最后養(yǎng)成了隨意愛動,不分地點,不分場合,最終引來很多麻煩。
如果學習的內(nèi)容超出了孩子當前的認知范圍,孩子就會進入“學習恐慌區(qū)”,注意力就會轉(zhuǎn)移。所以,家長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逼孩子超綱超前學習。
有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無心上學,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因而,缺乏學習動力,那自然也就不會自覺地學習。在課堂上做小動作,也就很自然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