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孩子整天讓干嘛就干嘛,特別的聽話,但是有時候這種現象也不是特別的好,會導致孩子出現沒主見,拿不定主意以及隨波逐流的現象,那么導致孩子沒主見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沒主見是什么原因
1、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生活
有很多的父母對于孩子過度疼愛,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做不好。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就會一味包辦、代替或過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可是,這樣就會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選擇。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做任何的選擇,孩子都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2、不舍得放手
很多父母覺得不管孩子長到多大,都認為孩子應該聽自己的。所以給予孩子的關愛與幫助也不會減少,會不斷地去干涉孩子的生活。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容易失去主見,同時還可能成為社會上的“巨嬰”。
3、父母享受被需要的感覺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價值體現就是被孩子需要,他們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并把這當做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沒主意的孩子是因為父母總在幫他出主意,在這類家長心里,那些都是大人決定的事,不需要孩子操心。孩子上小學時為他選擇興趣班,上中學為他選文理科,上大學幫他選專業,畢業了幫他選工作、選對象……
孩子沒主見怎么辦
1、給孩子“猶豫”的時間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了決定,并不是他們沒有想法,而恰恰是想得太多,才導致猶豫不決。當孩子在做選擇的時候,家長如果不耐煩地一直催催催,或者干脆替孩子做決定,很容易打擊孩子自主的積極性。給孩子充分的考慮時間,相信孩子能做出決定,家長的信心將會轉化為孩子的自信。
2、只教方法,少給“看法”
好為人師是人的天性,做家長的更是很難不對孩子灌輸自己的各種“看法”。然而,家長的看法給得多了,孩子的想法就少了,并不利于孩子長期的發展。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樣,只要劃下最基本的方法原則和底線,余下的就讓孩子自己去體味和發揮吧。
3、培養孩子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估,對一個人的成功十分重要。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很膚淺,不穩定,完全從屬于別人的評價。
因此,對于孩子沒主見,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語言評價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切忌以懷疑或否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父母要不斷豐富孩子的知識,從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創造條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對他做的事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他對自己的認識,從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