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時,不僅要及時糾正他的不良行為,還需要適時的溝通,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大多數孩子在面對家長安排的輔導班時,總會很抗拒,受叛逆心理的影響,就會對此非常反感。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及時的溝通,緩解他的情緒,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孩子不想去輔導班怎么溝通
1、事先溝通,尊重孩子的選擇。輔導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提升成績。所以我們可以用事實說話,告訴孩子,你現在的成績怎么樣,處于班上或者年級什么位置。詢問孩子,是否想要提升成績?如果想,應該怎么做?家長和孩子共同想辦法,并做好記錄,最后再逐一排除,選擇一個最佳方案。
2、給孩子自學的機會。家長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加強孩子自學的能力,給孩子一段時間好好自學,看看孩子不上補習班的效果如何,如果自學也能提高成績那當然皆大歡喜了。
3、幫孩子選一個合適的輔導班。要選擇孩子喜歡的老師,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一般來說,都有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方面的問題。這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上輔導班就很難有什么效果。
因此,在上補習班之前,家長應該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下補習班老師的情況,如果輔導班的老師有很特別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輔導班可以去上。
4、給孩子留存休息時間。每個人都有疲憊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一周辛苦學習,也希望能有個時間休息,孩子不是機器。所以家長可以安排孩子補習,但不要把孩子的休息時間全部占滿。
為什么孩子不想去輔導班
1、缺乏學習驅動力
學習驅動力好比我們學習東西的興趣,有了內在的興趣,行為才會發生改變。學習任何東西貴在堅持,即便是父母做主給孩子安排得妥妥的。你會發現,孩子依然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因為這是父母想要的,不是孩子喜歡的,這最容易形成被動的學習狀態。
2、親子關系失去平衡
父母和孩子溝通不順,導致親子關系出現阻礙,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沒有了父母作為堅實的后盾,孩子不再愿意敞開心扉,更別提對學習充滿興趣了。
3、沒有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項充滿挑戰和講究方法論的工作,遇到搞不懂的問題,沒有及時請教老師,或者父母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學習困難,有些孩子也容易得過且過,因為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會一直處于無意識的狀態。
他們不再相信自己能學會,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出現孩子不想去輔導班的情況。這看起來像是在放棄努力,而實際上是他們遇到困難了。行為背后的聲音是:“不要放棄我,讓我小步前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