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初中生都比較叛逆,與老師和家長容易產(chǎn)生矛盾,還會因此有厭學的心理。有時不聽老師的、不聽家長的,誰的管教都沒有用,越來越無法無天。這時候也不能動輒打罵,不然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初中生不聽老師的不聽家長的怎么辦
一、不要給孩子樹立過高的目標。要維護孩子自尊心、平等心、上進心。父母們年輕時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總愛寄托到孩子身上,給孩子定下過高的目標,只能引起孩子的挫敗感和對抗情緒,甚至還會打擊孩子,造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
我們應該根據(jù)孩子的能力,制定切實有效的目標,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在成功的同時,也逐漸達到父母的想法。因為期待目標過高,很多家長極為嚴厲,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阻礙了前進發(fā)展。
二、不要對青春期孩子施加高壓政策。初中生對世界探索欲是特別強的,家長如果施加高壓政策,必然會壓制孩子的求知欲,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以成人自居,在自尊方面必然受挫。家長在孩子學習、交友等方面能開誠布公地與孩子交流溝通,會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家長切忌嘮叨,用行為引導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自以為自己長大了,不愿意再聽家長和老師的諄諄教導。家長在教育孩時不停地講道理,孩子早就聽煩了,叛逆之心漸漸滋生。
說教方式是引起孩子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隨著矛盾升級,孩子就會拒絕和家長交流。父母此時應該少言,多用行為來影響孩子,在必要時用金玉良言規(guī)勸,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么初中生不聽老師的不聽家長的
一、缺乏約束力
現(xiàn)在的父母都比較寵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不舍得給他定規(guī)矩,或者是給孩子定了規(guī)矩,卻在他的眼淚下屈服,不要求他去執(zhí)行。
二、家長自身情緒化
家長自身容易情緒化,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做什么都能原諒、舍不得責罵,但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做什么都會遭來怒罵。家長這種反復無常的情況,讓孩子不知道自己做事情應該怎么樣,這就讓孩子學會了看臉色行事,去揣測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初中生不聽老師的不聽家長的后果
1、初中生正是需要幫助,教育和引導的階段,不聽家長的話,就會走很多彎路,吃很多虧。如果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學習成績也不會好,將來走向社會,沒有文化也不會有好的工作,這時候他的各種壓力也會隨之而來。
2、這樣的孩子,從小家庭教育沒有教好,由著自己的性子,不會辨別是非,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待問題,喜歡我行我素,沒有約束感。當孩子出入社會后,很難立足,所以要想孩子聽話,做家長的必須從小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這也是對孩子的負責。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