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經常做事情比較磨蹭拖拉。家長要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從小時候就要開始培養他們的時間意識,給他們制定一個計劃,讓孩子有計劃、有條理的去做事情。
對待拖拉的孩子該怎么辦
1、動手讓孩子自己做
對待拖拉的孩子應該盡可能嘗試讓他們自己去做,及時放手是為人父母的態度。父母越早放手孩子越獨立,每個孩子都需要慢慢學習,當他們在做時父母不用著急,請耐心守望而不是代勞。不要圖一時方便,而剝奪了他們學習和鍛煉獨立能力的機會。
2、預留時間
我們可以從他們平時的表現和發展情況,來估算一下他們做一件事大概需要的時間,提前把時間給留出來。比如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預估孩子起床大概需要15分鐘,那么我們就需要早起10-15分鐘,把這一段時間留給他們,我們要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多給孩子一些信心和耐心,不要反復跟他們嘮叨。
3、分解命令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去判斷這個指令對他來說難不難,然后決定是否去做,有一些急性子的家長經常會對他們發出好多指令:快去刷牙洗臉吃飯上學!這一連串的動作讓他們感覺到非常困難。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也只能對第一個指令印象比較深刻。所以,我們應該把長指令分成短指令,這樣會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和適應。
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
1、缺乏時間觀念。小朋友還沒有充足的時間概念,不像大人會有被時間追著跑的感覺,他們可能對于快速完成一件事,會有什么樣的好結果無感;大人知道上班、上學不能遲到,因為會被老板扣薪水、被老師罵,但他們沒有經驗只會在乎眼前的事,家長可以幫助他們制訂一個計劃,與他們討論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
2、不會做。有時候他們動作慢可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你要求他做的這件事,他不夠熟悉,不知道該怎么做,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都還在發育的階段,他無法掌握怎樣操作比較順手、哪種方式能最快搞定,但是這在大人眼里卻造成了誤解。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多跟孩子溝通。有些家長在教育他們的時候,全然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只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嚴重的話還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和家長產生非常大的矛盾。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時候,要做到多和他們溝通,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傾聽孩子的聲音,并且關于某些問題,家長要和他們達成共識。這樣可以讓家長的教育進行得更加順利,有助于他們更快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明白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以身作則。家庭教育中家長以身作則,遠比喋喋不休地說教更加管用。比如一些自己都不閱讀的家長,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于是就開始強迫他們每天閱讀,但是久而久之家長卻發現沒有什么效果。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家長沒有起到示范作用。
如果家長可以堅持每天閱讀,他們看到之后,哪怕沒有家長強迫,他們也會學著家長的樣子拿起書來讀的。所以家長希望他們成長為什么樣的人,那就應該先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好表率,讓他們受到好的影響,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