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矛盾,這時有些脾氣暴躁的孩子就會出現打人的行為。如果家長放任不管的話,那么就會逐漸變得暴力。當孩子打人的時候,作為家長要怎么處理呢?
當孩子打人作為家長要怎么處理
1、問清楚打架原因
孩子打架的原因有很多,家長首先需要清楚原因,為什么打架,父母只有把原因弄清楚了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碰上孩子打架,家長不問原因就急著下判斷很容易弄巧成拙,要么傷了孩子的心,要么錯誤的助長了孩子霸道的氣焰。
2、說服教育
俗話說:“當面教子”,在孩子有打人這個行為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當場口頭教育孩子,打人是錯誤的,讓他去給別人道歉。一定要抓住時效性,等到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才提及這個事,會讓孩子對這個事兒有一個敷衍的態度,教育效果不明顯。
3、教育孩子懂得正確宣泄自己情緒
煩惱、挫折、憤怒都是比較容易引起孩子攻擊行為的情感,對于控制能力弱的孩子,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例如可以通過和孩子玩扔東西、投擲類的游戲,提供撕紙、摘菜、揉搓面食等簡單的操作,引導孩子把攻擊行為減少到最低的限度。
4、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打架屬于沖突事件,雖然比較難解決,但孩子將可能會面對社會中更多的沖突,那么,與此相比,小時候的打架則顯得像“過家家”似的微不足道。那么,到時孩子能否承受并完美地解決所發生的激烈沖突,就要看他小時候面對沖突時,是如何解決的,有沒有獨立承擔一切的能力。
所以,當孩子與人打架后,只有讓他自己去處理。讓他不斷地摸索出來與人相處的方法,他成年后才會與人建立恰當的互動關系。
孩子有暴力行為家長該怎么辦
1、家長不要“以暴制暴”。當孩子有暴力傾向時,家長第一時間,并不是要訓斥或者是打孩子,而是要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你以暴制暴,很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暴力傾向。
2、關心孩子。父母在生活中如果總是對孩子漠不關心,就容易讓孩子變得冷漠。孩子也會對其他人的感受并不在意,并且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會很粗暴。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學會關心孩子,給予孩子愛和溫暖,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3、反思自身。父母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的一舉一動往往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會相當的重要。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有暴力傾向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樣變得越來越暴躁,所以作為父母應該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應該怎么做
1、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非常容易動怒,對孩子說一些批評的話,甚是還會動手打孩子,但是這樣做對孩子的管教沒有一點用,反而容易讓孩子養成叛逆的心理,跟家長對著干。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溫和的脾氣,孩子才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
2、學會傾聽孩子的觀點
孩子年齡小,特別是小學階段,他的思想和性格觀念會慢慢轉型起來。所以,家長朋友們會發現自家的孩子時常盯著一個事物發呆,說不定他正在認真思考。對于這一類的孩子,家長要嘗試學會傾聽他們的觀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