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就是最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活生生的例子,你是怎么樣的人就會影響什么樣的孩子。要是當家長,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害了孩子苦了自己后半輩子。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要認識你的孩子
這里說的認識,是要熟悉孩子的脾性,熟悉孩子的性格,知道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必須承認,一個人的本性在很小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而且這種本性會伴隨人的一生,這里說的本性沒有好壞之分,比如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懦弱,有的好勝,爭對不同本性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2、獎懲并施
在教育中,應積極鼓勵孩子,適當獎勵是為培養孩子在做每件事時更強的自信心。適當的懲罰是為教會孩子是非觀念,是抵擋住孩子遭遇不良誘惑的有利武器。
3、以身作則
不要總給孩子提要求。身為父母要積極樂觀,努力進取,當孩子欣賞父母覺得父母優秀時,那孩子也必將優秀。因為她有優秀的父母為其引路。
有針對性的去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多去鼓勵孩子,多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慢慢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后就會收益終身,有一定認知能力后他自己就能掌握了方法,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家長自身問題上,所以作為家長自己要做好自身的素養做好榜樣的表率!
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什么
1、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4、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么教育
家長需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與孩子交流時,要保持耐心和關注,不要打斷或批評孩子的想法,而是嘗試理解他們的觀點和感受。
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自主決策一些小事情,例如選擇玩具、衣服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主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和限制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明確規定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且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并遵守家庭規則,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律性。
當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和獎勵。這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正確的行為會得到肯定和獎勵,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動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