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3歲14歲叛逆期怎么辦?家有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讓人頭痛不已。諸如“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干。”出現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為表現。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大有關系。這個特殊時期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如何幫助他們度過危險的叛逆期?不如看看以下一些方法,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借鑒。
13歲14歲叛逆期怎么辦
1、疏通原則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紀律和束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因此,與青春期兒童相處,必須堅持疏通原則,不再使用以前的紀律和限制,遇到事情要學會疏通,學會引導。限制越多,看得越緊,越叛逆。
2、溫和原則
孩子處于青春期,氣質變得浮躁不安,脾氣變得易怒易爆。這時候父母就不能一直打罵孩子了,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父母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應該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多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和表現,絕對不能強行管教。
3、少說話的原則
青春期的孩子最害怕,最無聊,父母在他們面前沒完沒了地嘮叨。但是父母往往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看到一些不好的現象,想到一些事情,就忍不住嘮叨。此時最容易與青春期兒童發生對抗和對抗,最終造成不歡而散,不但沒有達到教育效果,反而加深了父母與兒童之間的矛盾對抗。因此,與青春期兒童相處必須堅持少說話的原則。
4、不討好原則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懂事,有意識地對孩子說好話,表現出退讓、遷就、妥協的態度。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叛逆,但也是大孩子,必須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在教育和管理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太遷就孩子,讓孩子為所欲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5、不說教教原則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只靠告訴他們真相,說教是沒有效果的。他們根本聽不進去,反感,覺得父母嘮叨迂腐。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表現感染來影響他們。
6、不僅談學習原則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不要只談學習,也不要總是把學習放在嘴邊,更不要把學習作為管理孩子唯一重要的事情。這不會改變他們,反而會讓他們越來越討厭學習,越來越厭學。父母越想讓他們學,他們就越叛逆。
13歲14歲叛逆期的心理變化
1、產生了成人感,扮演全新的社會角色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身體結構的變化帶來一種長相上的成人感,這時候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自己能夠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和人際交往方式,但是這種成人感其實是一種自我的認同,而沒有達到實際的成人感。
2、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身體的發育,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時候出現早戀現象比較多,也讓很多的家長和老師頭疼,想要管控,但是管控不了。其實這是一種自然的心理,在這期間產生情愫。這時候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正確引導,引導青春期的學生們能夠自我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
3、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在身體上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巔峰時期,但是由于長期在學校生活,個人的認知面有一定的限制性,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還沒有達到完全的成熟,考慮問題上也比較片面,不是很周到。有時候的行為表現還是比較幼稚的。就有點孩子氣,讓人哭笑不得。
4、心理活動非常豐富,容易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動非常豐富多彩,也是比較敏感的,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容易鉆牛角尖,而且喜歡認死理。這時候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尤其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的眼光,他們的評價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朋友之間的關系也不是那么好,往往今天是好哥們,到了第二天就互撕了。
5、表現出一定的勇敢性,但在公共場合容易害羞
青春期的孩子在群體的起哄作用下,容易去表現自己,容易去做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但是這種勇敢有時候又顯得比較魯莽。在公共場合下,讓青春期的孩子去表現自己,很多孩子由于不是那么自信,就會容易緊張害羞,害怕自己不良表現引起周邊人的嘲笑,從而打擊自己的自信心。
6、逆反性增強,從物質上依賴轉向精神層面的依賴
青春期的孩子容不得老師和家長過多說教,因為他們說教多了,自己的內心就比較發毛,就容易情緒激動,就會存在做一些激進的事。這時候雖然還是依靠父母的物質給予,但更多的是來自于精神層面的匹配。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會更加讓他們安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