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先明白孩子不愿意寫作業的原因。如果孩子不想學習是因為因貪玩所致,家長不妨給孩子固定學習地方,幫孩子制訂作息時間表,要求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作業,完成后可以自由玩耍。假日家長可以陪孩子去玩個夠,找機會跟他講名人用功讀書的故事,要孩子知道學好知識、做好作業的重要性。
孩子不想寫作業怎么辦家長怎么開導
第一、找準孩子不喜歡寫作業的原因
寫作業磨磨嘰嘰、拖拖拉拉?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寫作業總是出錯?孩子不愿意寫作業?……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表現,說明孩子有輕微的厭學情緒,家長應該引起重視。
所以家長一定要善于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并不是因為他不愿意寫,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家長此時此刻不應該責備孩子,而是幫他分析為什么不會做?是因為上課沒聽懂,還是知識點的遺忘。
當你抽絲剝繭,把問題的根源找出來,問題就好解決了。
第二、保持平常心,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可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導,不要超之過急,才開始對孩子的要求低一點點,每次寫一點點,就給予他表揚和鼓勵。當孩子寫完作業,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表揚,無形中會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第三、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表,督促孩子寫作業
孩子寫家庭作業,一定要按時按點的完成,不能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不好,想學好也不行。
比如周一到周五,給孩子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表。將孩子學習和玩耍的時間去分開,用時間來限制,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只要到了寫作業的時間,孩子自覺性不是很好,很可能他不會自己去學習。此時父母應該督促孩子學習。督促的時候,一定要語言平和,耐心引導。你可以這樣說:“孩子,你看學習時間到了,我們應該要去學習了”。孩子聽到如此溫馨的話語,即使不想寫作業也會去寫作業的。
第四、制定相應學習規則,和孩子一起參與
所謂言傳身教,父母要做好表率,才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作業比較多,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分幾次來完成。因為有的孩子確實無法正確估計自己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這時候需要父母輔助評估,然后讓孩子自己選擇。
比如2次還是3次,每次30分鐘還是35分鐘,中間休息5分鐘還是10分鐘,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尊重孩子的決定,肯定孩子學習自主權。這樣即使孩子中途想賴皮,他也會咬緊牙關把題作文。
讓孩子參與其中,并且讓孩子做主,這樣孩子更有參與感。通過這樣的方式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
第五、學會放手,讓孩子嘗試獨立完成作業
要讓孩子意識到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完成作業,即使孩子實在不會寫,也不要寵溺代替寫。
打個比方來說吧,孩子寫作業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而家長在這個過程里,扮演的是催化劑的角色,而不是反應物。家長要做的是幫助他們加速反應,而不是代替他們。
父母只是協助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要讓孩子明白,如果寫不好作業,學校會懲罰,老師也會懲罰,他自己需要承擔一定的后果。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應該怎么做
1、正常的做家務,前提是不影響孩子做作業。待孩子做完作業后進行檢查,這是建立在對孩子完全信任的基礎上。目前我家孩子就是這樣,但是他在做完作業后都會主動找我檢查作業,對于不正確的和寫的不整齊不規范的會重新書寫。
2、孩子做作業的同時,家長可以在孩子附近看書或者寫字,監督孩子的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
3、孩子做作業時家長最不適合做的事情,看電視和玩手機,這樣不僅會打擾到孩子,還會給孩子樹立壞的榜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讓孩子遠離手機電腦,周一至周五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周末可以讓孩子適當看電視,如果孩子需要在網上學習,所用手機或者平板不要有游戲、抖音之類的APP,最好只有學習用的APP。
第二、父母做好表率,這一點尤其重要。父母家長下班回到家就把手機放一邊,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工作最好關機。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看書、干家務等等,就是不能玩手機。
第三、父母多陪伴孩子,多溝通交流。父母也要做到遠離手機,特別是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將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與其說話聊天,或者與孩子一起玩游戲(不是電子游戲)、做手工、看書、畫畫等。
第四、在周末節假日,多帶孩子出去游玩。不一定要去花錢的景點,免費的公園或者郊區都可以,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第五、不要把學習成績看得太重。不要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差了就對孩子發火,只要孩子用心學習就行。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神童,多數都是中人之姿,不是小說中的主角,只要學習成績隨大流就行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家長在上學時啥成績,家長自己心里沒數嗎?畢竟孩子是親生的,一切都隨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