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老師的反饋,家長首先要真誠的感謝,并主動去學校同老師面對面溝通,根據班主任反饋的具體表現,尋求老師幫助提出的解決方式方法,再次向班主任表示謝意,又嚴又緊那是愛,不管不問就是害。
班主任反映孩子差的時候應該怎么回答他
感謝你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為了孩子,你辛苦了。我也會好好配合你的工作,為了孩子,我們一定共同努力。讓孩子之后表現好一些,不讓你更加辛苦,我和孩子都會感恩老師的辛苦付出。
然后家長可以詢問孩子事件的來龍去脈,分析其中的問題點。通過孩子的描述,結合老師傳遞的信息,自然能分析出大致的經過。無論孩子對錯,事件已經發生,都不值得家長去發火,此時及時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并進行合理教導才是重點。
班主任反映孩子差的時候家長要怎么辦
1、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收到這樣的負面評價,表面上我們失望,生氣,想要去教訓孩子一頓。其實我們生氣的背后,還有一些更隱晦的情緒,可能沒有被我們察覺。
比如我們覺得孩子不優秀,有種羞愧感,覺得是自己沒把孩子教育好。或者感到焦慮,覺得孩子現在這么小就這樣,不愛學習,以后怎么辦?
當有這樣的情緒時,我們很可能無法更加客觀地看待事情,容易被情緒驅使,作出不理智不明智的行為。有人說,情緒化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多半會讓你后悔。所以,接到告狀,我們先保持冷靜,等情緒平復下來了,再采取行動。
2、和老師溝通
老師來向我們告狀,說明老師關注了孩子,不然根本不會來反饋,老師的意圖是好的。所以,我們需要對老師表達感謝,但不要著急去認同老師,只需要問清楚情況,并告知老師,等回家和孩子溝通清楚情況后,再給她反饋。至少我們要聽一下孩子的解釋,即便是重刑犯,還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何況是孩子呢?
雖說老師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但也是局限的。當一個老師,他的立場和角度是局限的,他看到的孩子也肯定是局限的。用局限的眼光,給一個完整的孩子貼標簽,是非常不合理的。
所以,家長在聽到老師的評價時,請多聽老師對客觀事實的描述,忽略他的主觀評定。比如聽到“孩子上課玩橡皮”這個事實就好,不需要在意老師說的“孩子不努力、不認真”這樣的帶有自己主觀判斷的描述。因為孩子很可能并不是他描述的那樣,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跟孩子去溝通。
3、和孩子溝通
找孩子聊這件事,最好不要一上去就追問孩子事情原因,孩子會感覺媽媽是不是要來批評我,說教我,于是筑起一道高墻,逃避和你溝通。你可以找一個恰當的時機,比如孩子高興、放松的時候,不經意地隨口一提,這樣孩子不太會有防備心,能打開話匣子。
過程中一定不要評判孩子,著急給出意見。而是仔細聽孩子的描述,多想想他為什么那么做,那么想,然后共情他的感受,讓他知道媽媽理解我的感受。
當發現孩子行為背后的真實原因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當你覺得課堂老師講的你都懂了,無聊了,除了玩鉛筆,你還能做些什么,既能讓老師不覺得你態度不認真,又能讓自己舒服呢?”
如果孩子想不出來,可以提出你的建議,讓孩子嘗試去做。最后和老師溝通孩子的行為背后的真實原因,解除誤解,并和老師一起商量后面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些行為。
孩子被老師批評怎么辦
1、老師批評孩子體現的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如果老師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方面的小問題,視而不見,可能孩子開心,家長省心,但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卻是有害的。
2、要有耐心地開導孩子,解釋清楚老師的批評的原因,為什么要批評孩子,最后要告訴孩子,老師的批評是在關心和愛護他,希望他做得更好,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的學生。
3、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同的人站在不骨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事情,結果都不會不一樣,如果覺得覺得老師批評有些過分或不夠客觀公正,要保持冷靜,與老師交換意見,找出更好的處理方法
4、既要維護老師的權威性,也要維護孩子的尊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發生沖突,盡量先和老師交流,能在老師層面解決的問題,盡量不找學校,這是對孩子尊嚴的一種維護,也是維護老師尊嚴的方式。
5、如果孩子確實被冤枉,老師批評錯了,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做孩子強大的心理支撐,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得到父母的重視。然后平靜地老師溝通,真實巧妙地幫助孩子表述出內心的感受,獲得老師的理解,一起找出更好的解決方式,促進家校合作良好發展,共同關注孩子成長的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