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為什么要偷錢,看看他是買吃的還是玩兒的, 還是和別人一起做些什么。作為家長都要把這些了解了解清楚。如果都是去買吃的或玩兒的,那你就可以和孩子多溝通,然后適當的給孩子漲點零用錢,讓他自己計劃著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是去和別人一起做些什么事情,那么家長就更應該了解是什么事?這樣才好,酌情處理。
小孩經常偷錢屢教不改怎么辦
首先要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解錢的用途,花了多少錢。為什么要花這些錢。跟他分析哪些錢是可以花,哪些不可以。
溝通的時候不要擺家長作風,心平氣和的溝通,孩子多半是懼怕父母責備而偷偷拿錢,就是因為他自己也覺得我張口跟家長要錢不對,那么用途和數量估計都不合適,所以才需要溝通和引導。
如果家長覺得用途不當,就應該跟孩子分析,這筆錢為什么花得不值得,是不是可以不用。光打罵不能讓孩子明白亂花錢的錯誤,應該告訴他為什么在亂花錢。
其次,父母是否平時給零花錢,在經濟實力范圍允許下,孩子達到年齡范圍內有一定的零花錢其實還是要有的,因為總有一些學習用具或者書籍或者下課餓了想買點東西吃很正常。但是事先規定好,每周多少零花錢,如果不夠再跟孩子分析每周開支應該會是多少,再調整。
第三,家長平時要跟孩子講,哪些錢是可以花的,哪些東西你跟爸媽要錢是可以買的,比如買書買文具的錢,有些東西是你這個年齡段沒必要消費的,比如昂貴的手機或者奢侈品,小孩子互相攀比不是自己的本事,努力學習以后認真工作賺錢了再去買的東西才是最光榮的。
孩子偷錢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1、可能是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家長總是覺得孩子想要的東西浪費錢還沒用,不給買或者不給零花錢,怕孩子養成亂花錢、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孩子手里經濟不足,又羨慕其他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會出現偷錢傾向。
2、或者是遭受欺凌,被勒索,孩子被恐嚇不敢告訴父母或老師,只能偷偷的拿父母的錢。
3、也可能是孩子尚未形成成熟的道德觀,認為拿父母的錢不算偷,就像家里的其他物品一樣有自主使用權,在這種“唯我”的心理下便會產生無意識的偷錢行為。
如何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金錢
第一,家長合理給予小孩零花錢
在生活中,家長給小孩零花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家長要明白,給零花錢是為了小孩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不是讓小孩去炫耀和揮霍的。依據小孩的年齡、家庭經濟情況、當地物價等,家長適量給予小孩零花錢。另外,家長給小孩錢的方式最好是定期給予。定期給予,比如一周一次,如果小孩在前一兩天花完錢,那么決不可在后面又給小孩零花錢,這會讓小孩學會控制花錢。
第二,家長教導小孩每日記帳
在每天晚上,一張筆,一本帳薄,十幾分鐘,就能完記帳工作。通過記帳,看到一條條一目目的花銷,小孩就會反思自己,會發現自己花錢不合理的花銷。在這項工作開始時,家長要幫助小孩完成記帳,并且定期監督小孩。當小孩養成習慣后,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應減少監督的頻率甚至不在監督。如果發現小孩記假帳等情況,家長應適當懲罰,例如灼情減少零花錢等。
第三,家長幫助小孩規劃支出計劃
一個好的支出計劃,小孩在學會合理使用零花錢的路上成功了一半。家長要去小孩溝通,明確花錢的順序。首先,應把日常生活及學習的花費放在首位。其次,再到娛樂買零食的需要。最后,應該適當的存錢,大概占總零花錢的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以備不時之需。
第四,家長要相信小孩自已管理零花錢的能力
在給予孩子零花錢后,家長是否相信小孩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關乎孩子獨立管理零花“錢的能力。給錢之后,如果小孩大手大腳,把該花到學習的錢花到買玩具上,家長知道后,不必直接嚴厲懲罰小孩。家長可以找小孩來,板著面孔說,你亂花錢的事我己經知道了,然后不說話,觀察小孩的反應。最后仍然是要相信小孩,可小小懲戒,并再次引導小孩合理規劃支出。懲罰不是目的,懲罰是為了強化雙方的信任。但如果在勸誡后,小孩仍亂花錢,家長切不可心慈手軟了,得好好讓小孩感受“父母的愛”。
第五,家長要教導小孩樹立節約意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恒艱。父母掙錢,是十分不易的。父母可通過恰當的方式明白掙錢的艱辛,比如開餐館的父母,可以讓小孩幫忙,當然要支付小孩一定酬勞。父母教導小孩樹立節約意識,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體現于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父母自身無法做到節約,網絡購物時,大買特買,買來又不怎么使用,那么這樣又如何培養小孩的節約意識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