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厭學是從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開始的,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時候,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但得到的卻是批評和指責,沒有正面的引導和鼓勵,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選擇逃避問題,不愿意學習,如此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厭學躺平孩子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消極對抗期:這屬于厭學前期,這個時候孩子還可以正常上學,但是你能明顯感覺到學習態度很消極
第二階段,失控對抗期:此時的孩子對父母完全失去信任,孩子大概率就不去上學了,不管你采取什么措施,他都是我行我素,要么徹底封閉自己,完全不理你,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里,黑白顛倒的玩游戲;
第三階段,宣泄報復期:這個階段也可以稱之為家長的“渡劫期”,它的特點是孩子更加過分,更加夸張,更加肆無忌憚。
第四階段,無聊迷茫期:經過上一階段的艱苦努力,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有所緩和,甚至建立了新的很好的親子關系。這一階段孩子的狀態有所好轉,孩子己經打開了房門,這也意味著孩子在逐漸地打開心門
第五階段,成長探索期:這一階段是推動孩子復學的重要階段。通過前面的艱苦努力,可能我們已經有了新的幸福和諧家庭的雛形。這個時候夫妻關系變好,親子關系親近。
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校園的問題
孩子在校園學習的過程中,或許會由于某一道難題而困住,但由于不能客觀看待遇到的問題,孩子或許會由于遇到的難題無法處理而否定自己。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原本在學習中,或許就沒有多大的自信,假如被家長,教師或者同學輕視,也有或許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學的心情。
2、爸爸媽媽不切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的后果是簡單使孩子產生害怕失利的心思,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獨裁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爸爸媽媽的不公正。教師教育學生,家長教育孩子,往往以“頭懸梁,錐刺股”精神教育孩子。
3、不了解自身優勢
每個校園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拋棄的邊際。本源在于,他們對自己才能的點評不行客觀,常常點評自己“不是塊讀書的料”,僅僅由于一兩次的失利就全盤否定自己的才能,在逆境中的抗波折才能低,有些人乃至對自己絕望。
孩子厭學家長怎么引導
具體來說,父母怎么引導厭學的孩子,以下幾個建議供家長參考:
1、多溝通: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都比較敏感,家長在夠在溝通的過程中,給孩子做正確的方向指引。
2、多表揚孩子,多發現孩子的優勢和長處,在平時的激勵中,幫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喚起他們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3、學會對負面情緒冷靜處理。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只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了。
4、多給他講一些古今名人在艱苦的環境下勵志成才的故事,給他講沒文化的害處,給他找一些能引起他興趣的好書籍來讀。只有在心靈上產生共鳴,他們才會提高認識,主動去學習。
5、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如對于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可調整作業難度,先讓孩子完成容易的習題,由此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逐漸調整作業難度,樹立學習的信心。
6、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例如如何使用工具書幫助學習,如何背誦和記憶學習要點等。
7、適當獎勵:幫助孩子樹立努力后可達到的學習目標,鼓勵孩子去完成目標,遇到消極情緒時積極調整,在完成目標后給予適當獎勵。
8、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平時可以邀請孩子的班級好友到家一起玩耍、學習,互相促進學習興趣,提高上學的樂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