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不愛說話的原因可能包括,缺少交往動機,有過失利的往來經歷,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嚴,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父母要主動與孩子親近和交流,滿足孩子情感與心理的需求。
孩子不愛說話是什么原因
1、父母太過“善解人意”
孩子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想表達什么想要什么,還不等孩子思考怎么表達就已經把愿望達成了,恰恰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導致孩子不需要費力去思考自己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愿,達成自己的目的。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孩子自然說話就晚了。
2、父母缺乏足夠的語言“輸入”
有很大比例的父母,以為說話是項“被動技能”,到時間自動觸發,不需要刻意去教。曾經有個同事在我朋友圈里評論留言,問我為什么他家寶寶2歲半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其他的都不會說,我詳細地給他解釋完以后,他驚訝地感嘆道,“孩子說話還需要教啊?!”
孩子學習語言是先從聽和模仿開始的,父母需要對孩子一直說,不斷地進行語言輸入,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會開始對外進行語言的輸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學會說話”。在孩子真正學會說話之前,輸出和輸入是完全不對等的。沒有足夠的輸入,是絕對不可能有輸出的,語言不存在“無中生有”。
3、父母要求高施加太大壓力
與第二種“心大”的父母不同,這一類的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對自家寶寶的要求也是頗高,忽略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俗稱“雞血爸媽”,意思是指每日跟打了雞血一樣焦慮于孩子的教育。孩子剛想開口學說話,想自主探索一下這個世界,這種爸媽跟在后面不停地糾正,讓孩子不知所措失去自信心,每當孩子有了一點進步,爸媽也不會鼓勵,而是覺得還應該做得更好,提出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只感受到了壓力而沒有鼓勵,自然也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怎么引導
1、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可以利用雙休日、各個節日帶著孩子游歷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拓展孩子的視野,孩子在美麗的風景面前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敞開自己的心扉。
2、和孩子一起閱讀、交流。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買一些適合孩子的書籍,和孩子一起看,一起交流其中喜愛的人物。孩子在閱讀的同時也不斷地豐富了自己的語言。
3、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合適的家務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做家務時,家長的耐心指導、適時的表揚都會讓孩子信心滿滿,會產生一種急于表達的欲望。
4、鼓勵孩子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比賽能培養孩子的能力,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激發孩子的潛能。孩子在比賽中能有效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首先,要相互溝通必須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嬰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最快的階段,孩子所學的知識會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個階段要多教孩子兒歌、詩詞和故事對話來刺激語言中樞的發育。
其次,家長還可以通話圖畫讓孩子加深對語言和情緒的理解,可以的話,讓孩子通過語言把喜怒唉樂表達出來會更好。
再次,家長讓孩子與同齡孩子交往,多和陌生的小朋友打交道,讓孩子體會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第四,家長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并給孩子及時的肯定,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