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如果怨恨父母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也有階段性的:譬如上學時怨恨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讓他們玩游戲,熬夜太晚,不吃早飯,睡懶覺,不出去鍛煉身體。
孩子仇視父母是什么心理
第一,怨恨與不滿
實際上,與父母激烈沖突的那一刻,孩子才會有怨恨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怨恨父母的,除非真的很特殊的情況!比如父親長期毒打母親和自己,這種情況孩子才會一直怨恨父親。否則平時最多就對父母有所不滿,與怨恨是不搭邊的!
第二,沖突原因
孩子與父母發生激烈沖突,一般是出現在初中階段!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獨立思想萌發并逐漸成長起來!小學的時候,孩子的獨立思想還沒發展,所以會對父母言聽計從,會非常崇拜父母!高中大學乃至成年后,孩子的思想會走向成熟,也基本上懂得自我約束,所以與父母也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沖突。唯獨是初中階段!父母以為孩子好的名義對其進行約束(有必要性),而孩子的獨立意識對父母的這種行為產生抵觸情緒。一方要控制,一方要擺脫控制,矛盾自然就產生了,而還不懂得自我約束的孩子,只能通過怨恨父母這種手段釋放自己的壓力!
孩子仇視父母怎么疏導
首先,父母需要創造一個安全、無壓的環境,讓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傾聽他們的抱怨和不滿,并試圖理解他們的立場和感受。
父母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看看是否有哪些行為可能引起了孩子的不滿或怨恨。這并不意味著要怪罪自己,而是要誠實地審視過去的行為,看看是否有改進的空間。
鼓勵孩子和父母之間進行開放、誠實的溝通。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釋他們的立場和意圖,同時傾聽孩子的看法。通過溝通,可以增進理解,減少誤解。
雖然父母應該盡力理解和支持孩子,但他們也需要設定一些界限。這有助于讓孩子明白,雖然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但也需要尊重父母的觀點和決定。
如果父母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那么他們應該采取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改變。這不僅可以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誠意和努力,還可以增強他們對父母的信任和尊重。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是什么
有技巧地溝通
1、多商量、少命令
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相處,不能總是高高在上。比如父母想讓孩子幫忙倒杯水,可以這樣說:“可以幫我倒杯水嗎?”而不是:“快去給我倒杯水來!”孩子幫了你的忙后要懂得說聲:“謝謝”。小孩也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以這種口吻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更愿意幫你的忙,因為他感覺到被尊重了。
2、多引導、少責罵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特別是心智還不成熟的小孩。有些家長知道孩子犯錯后,總是喜歡責罵孩子。其實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容易傷到孩子自尊心,也沒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孩子下次碰到類似的事情,可能還會繼續犯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善于引導他們,讓他們知道錯在哪,接著教他們正確的處理方法。
懂得尊重孩子
當孩子有不同的主見時,要學會尊重他們的想法。不經過孩子允許,不能隨意翻他們的日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當孩子開始有獨立的意見時,也說明了他們正在成長。不要還有封建的思想,認為父母是長輩,孩子都要聽父母的,教育孩子要與時俱進。善于聆聽,不要隨意打斷孩子,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對孩子許下的承諾,要盡量去實現,不能兌現時不要忘了和孩子交代。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覺得孩子的問題很無聊而不理他們,讓他們感到被重視。
善于換位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智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開始有了獨立的思想,需要擁有個人的空間。這時候的孩子往往會伴隨著叛逆,父母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了,常常著急焦慮。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更要懂得換位思考,你們曾經也有過青春期,多想想你們那時候的性格行為是怎樣的,這樣有利于你們去和孩子融洽相處。
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不完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共同心愿,但有時候可能會事與愿違,當子女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有些父母就會對孩子失望,甚至責怪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完美的,要學會接納不完美的孩子。小孩子也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身為父母也要學會去接納他們。特別是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要多花時間去陪伴他們,鼓勵他們。
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環境
父母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學無止境,父母也要學會去充電,不斷充實自己,影響孩子。在言行上,以身作則,父母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夫妻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打架,你們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