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愿意學習,家長要耐心引導和熏陶,尋找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不要過分關注學習成績的果,要多從孩子學習習慣、學習動力、學習過程等因上尋找答案。
孩子不想學咋辦
1、父母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要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安靜的看會兒書,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最怕的就是父母低頭刷著手機,嘴里喊叫著讓孩子去學習,他怎么可能平衡?父母要給孩子一種感覺,就是我們雖然不用上學了,但是學習不會停止,就是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跟得上社會的節奏。
2、與孩子深入交流,走入他的世界
父母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總是去命令他,指責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想要了解他真實的想法,就要進入他的世界,所以我們要放低自己,與他平等的相處,讓他感覺到是被尊重的,這樣孩子才會和我們表達出他的想法,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引導。
3、與老師溝通,家校合力,借老師之口夸獎鼓勵他
一定要與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師有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以和老師商量孩子的問題,一起想辦法,老師都是真心為了孩子好的,只是有時候精力有限,不能顧及到所有的同學,所以家長要主動,邀請老師給孩子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然后借助老師之口來表揚鼓勵他,效果會更好,孩子一般都會在意老師對自己的看法。
4、放大孩子的優點,幫他樹立自信
世界上沒有完美人,我們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要總是拿他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去比較,這樣孩子會很受傷,慢慢的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并且把它放大,不要吝嗇鼓勵的話語,抓住一切機會,去肯定孩子的努力,表揚他的進步,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認同,幫他建立自信。
5、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就感就堅持下去的動力
可以先從孩子擅長的科目入手,讓他獲得成就感,然后帶動其他的科目。周末或者假期可以帶孩子去生活中學習,比如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甚至去親近大自然,讓他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激發他的求知欲,最終也會遷移到學習上的。
孩子為什么不想學習
1、過重的學習任務。
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每天寫作業寫到十點以后,不管是因為作業多還是因為作業難,這都是不正常的,孩子白天已經在學校呆了七八個小時,晚上還要繼續學習到十點,這么高強度的學習任務大人都堅持不下去,何況孩子。
2、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
長久以來,學校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使孩子體會不到更多知識本身的樂趣,對所學知識沒有興趣、沒有應用場景,純粹為了考試而學,沒有支持孩子學習的動力。
3、老師或家長錯誤的態度。
當孩子在學校因為一些小錯誤或者學習成績不好,就被老師或者家長嚴厲批評、責罵,甚至是毆打,都會讓孩子把產生這一切的原因歸咎在學習這件事上。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批評和打擊會讓孩子越來越沒自信,越沒信心越學不好,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4、由學習產生的壓力過大。
在學校和父母眼里,孩子很快明白學習成績一切,每次考試的排名,每次測驗的分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人對自己的態度,甚至在同學之間,也會產生學習好的對學習差的歧視。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內驅動力是孩子自主學習的根本動力,自律是優秀的品質。
1、孩子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熟悉的,容易掌控的內容比較有學習的興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認知面,多給孩子提供學習機會,讓他在學習方面的技能增加,見識拓寬,孩子會發現學校學習的內容更簡單,更容易找到方法,學習興趣動力就會提高。
2、家長應該給孩子空間,相信孩子可以做好,只做好引導工作就可以了,孩子都喜歡自己掌控時間,掌控學習內容,讓他有自我規劃能力他才能有動力學習。
3、內驅動力來自孩子對知識的欲望,如果得到知識會讓他有極大的成就感和自信那么內驅動力就會越強,孩子也更愿意付出思考和規劃,比如學鋼琴,參加過比賽并且獲獎的孩子普遍比沒有參加過比賽的孩子更有學習鋼琴的動力,因為他在比賽和獲獎的過程中獲得了關注,自信和成就感,這便是驅動力的來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