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績下滑的情況,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小學和初中學習的知識內容,不管從范圍還是深度上,都是不一樣的。而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則大部分不能適應這種知識內容量的大幅度增加。所以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月考,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不會特別理想。
第二點就是,小學和初中老師講課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小學老師,因為需要講授的知識內容比較少,所以為了讓學生們記住講過的內容,他們習慣對學生重復講課;而初中老師,則因為課程壓力比較大,所以大部分內容但是講一遍就過了。而面對老師講課方式改變,可能也會有很多學生適應不了。
第三點就是,很多學生小學時可能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不知道應該主動學習,更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而是還像小學時那樣等著老師去把知識喂給他們。而這又是不現實的,因為升入初中以后,老師已經不可能再把知識一點一點去喂給他們了。一是精力上不允許,二是也沒有那么多時間。
孩子升入初中成績下降怎么辦
1、從個人心態方面進行調整
當遇到成績下降的情況時,家長們不能急躁,家長的情緒常常讓初一的學生感到很大的壓力。初中是從能力上拉開差距的第一個階段,所以,上初中前幫孩子為自己合適“定位”很有必要,心態上要鼓勵孩子自信。告訴孩子,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做好自己最重要,同時,家長自己也要放松,清楚自己孩子的能力,積極引導。
2、督促有效的預習
不同于小學時候,學生一次沒有記住新字、新詞,老師會反復強調,從而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到了初中階段,雖然初中老師也會強調復習的作用,但是更加注重學生通過習題,來掌握理論知識。在班級授課制中,允許出現部分學生無法理解課堂內容情況的出現;所以,學生能否在一堂課中,有效的掌握老師教授的知識,顯得很重要。
3、從學習的方式方法入手
小學的學習有老師引導的多,學生缺乏主動性,學習依賴性強,更不會總結學習方法。而初中學習科目增多,難度加大,老師也不再像小學老師那樣仔細講解每一道題、每一個學習內容。中學要求學習自主學習,也更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積累、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看名著、小說、古詩詞等。
初中階段的科目多,知識點也多,光靠課堂上聽一下,做做作業,想要很好完成學習任務是不可能的,學生必須掌握“三步學習法”,即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復習,提高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好成績。同時,由于初中科目多,所以作業量也會比小學時大得多,要求學生要提高作業效率,否則,孩子會不夠時間做作業,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導致厭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