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時候,情緒比較激烈,父母不要惱怒,不要因為孩子的哭而心軟,等他平靜下來再教育,要尊重、理解、鼓勵孩子,要用孩子的逆反心理來激勵孩子,幫助孩子客觀地了解自己,培養良好的情感和意志,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孩子有逆反心理父母咋辦
1、不在原則性問題上遷就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容易犯錯,但對于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家長不應持遷就的態度。大家要讓孩子明白錯在哪里,危害是什么,即使是不大的問題,家長也不能姑息,因為小事累積也可鑄成大錯。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是否要答應要謹慎考慮,因為答應一次,后續孩子的無理要求就可能會接二連三的提出。因此,用強硬的態度應對一些原則性問題是家長必須做到的。
2、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應對方法
逆反期的孩子往往自尊心更強,總是有“不服輸”的精神,這或許可以說是逆反期積極的一面。家長可以利用好這一點,恰當的使用激將法來讓孩子產生“內驅力”,激發出孩子的潛能。
孩子的逆反有些時候只是為了讓父母關注自己。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進行冷處理,裝作什么都沒看見,這時孩子會覺得特別無趣,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3、尊重
即使是父母孩子之間的相處,也是需要以尊重為首的,很多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尤為喜歡反抗自己的父母,就在于從父母那里沒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有個人的隱私、個人的選擇空間,好的教育應當從尊重開始,也是正確愛孩子的開始。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逆反心理
1、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父母。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父母說什么都是對的,都是按自己的思想認為對的就是合理的,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這樣無意間克制了孩子的天性釋放。
2、父母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一些場合不顧及孩子的尊嚴孩子不聽話進行謾罵和體罰。
3、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隨著子女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子女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家長如何與叛逆期孩子溝通
第一,保持平和的心情。當孩子與我們的意見相抵觸的時候,我們這時候千萬不要心煩氣躁。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情,學會控制自己,做到冷靜的分析所面對的問題。
第二,學會聆聽孩子心聲。靜下心來讓孩子講講他這樣說這樣做的原因,然后再冷靜的分析下,孩子這樣做究竟是不是正確的。如果孩子是正確的,我們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部的意見有錯誤,我們要冷靜的給他指出來。切忌居高臨下,切忌訓斥職責。
第三,給孩子建議。如果他的想法做法有錯誤,這個時候我們告訴他,這件事你可以怎樣做,然后更有效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