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9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最常見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我是為你好”,用愛的名義,總是控制孩子。這不僅會讓他覺得壓力很大,父母自己的情緒可能也容易有波動。因為當孩子反抗這種想法時,父母往往會受傷很深,情緒也容易失控。
家長為什么總想控制孩子
1、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好的
其實從一開始,父母就打定主意來“控制”孩子的人生了。因為從孩子出生起,我們就想著以后選擇什么幼兒園,要不要買學區房,上什么小學,學什么特長等等,父母總是在替孩子計劃著。
所以其實從一開始起父母就處于一個焦慮的狀態,當孩子來臨時,我們總是怕他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東西,總是想著孩子可以按照我們設定好的人生軌跡來行走。
2、不相信孩子
12-05 閱讀全文>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是孩子自主行為的表現,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敏感期。想從大人管教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這時如果認為孩子不乖,強迫孩子按著大人的意愿去做事就大錯特錯了。
孩子為什么不聽家長的話原因
首先,自我意識的覺醒
隨著生命歷程的推進,孩子們逐漸從懵懂無知的幼兒時期走向獨立自主的青少年階段,這個時候他們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力,不再像幼年時代那樣全然依賴于父母的建議和引導。相反,他們更渴望可以親自做出決策,展現個人獨特的性格及品味。
如此一來,面對父母的發言時,他們可能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干預和限制其自由的壓力,甚至會誤以為是父母對自身能力及價值的否定,進而導致情緒上的反感和強烈的抵抗。
其次,認知能力的發展
02-22 閱讀全文>
大多數孩子都有被家長責罵的經歷,有時還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比如吃飯的時候很慢,又或者睡覺不及時等等。很多家長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此在這些小事上開始大發脾氣,總是罵孩子,養成了習慣。那么家長為什么總是喜歡罵孩子呢?
家長為什么總是喜歡罵孩子
1、缺少欣賞的眼光,家長看待問題、看待孩子時,總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去審視他們,平時要求很高,做事兒追求完美。
2、夫妻關系緊張,成年人心中的怨氣,無處釋放,長期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作為父母的一方,或雙方就在潛意識里找突破口,把無形的怒火發泄到孩子身上,解決自己的內心壓力。
3、孩子老是犯錯誤,父母缺少耐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犯錯,家長有時就會缺少耐心指導,進行簡單粗暴地大聲呵斥。沒有耐心地批評、呵斥,會讓孩子一直找不到正確的方向。
4、父母在外面工作時,受到了批評和傷害,也得不到夫妻另一方的理解,看見孩子有做得不順眼的事兒,就開始發飆,表面是批評孩子。這其實是成人心理自我解壓,但解壓方式不對,傷害沒有治愈,反而又產生了新的傷害。
12-02 閱讀全文>
現在由于大部分家長平常忙于工作,每天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問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問題,就導致一大部分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整天在家和父母吵架,那么除此之外,孩子老和家長吵架是因為什么呢?
孩子老和家長吵架是因為什么
1、經常否定孩子
在父母看來孩子永遠是孩子,是需要全方位保護和關注的。他們不太能夠容忍孩子的意見或者決定中有任何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東西。一旦存在,就會全盤否決孩子的決定,或者直接給孩子下決定。
2、陪伴自家孩子的時間太少
很多研究都表明,喜歡爭吵的孩子往往在幼年時期得不到太多父母的疼愛和相伴,這足以說明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進一步來說,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缺乏父母的關心和陪伴,內心就會變得孤獨、叛逆,嚴重一點的可能產生扭曲。
11-25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長大以后,就變得不愿意和家長溝通,而是喜歡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這樣一來家長就無法得知孩子的近況,也無法正確引導教育孩子。所以,面對孩子不愿意溝通的情況,家長要及時改變這個局面。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1、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
溝通和信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如果父母沒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孩子可能不會愿意與他們交流,也不會信任他們的決定。這可能會導致孩子感到被忽視或不被理解,從而不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2、環境因素
從前受舊觀念的影響,父母占據絕對主導和支配地位,而孩子只能處于屈從和依順地位,雙方關系完全不對等,是嚴重失衡,孩子不能對父母有絲毫的不敬,久而久之就成為習慣,還有以往幾乎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和珍愛度較低,而現在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也發生較大改變,父母和子女的地位懸殊現象得以改觀。
09-13 閱讀全文>
為何有的青春期孩子不愿與父母交流?這種現象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見,有專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家庭沉默癥”。這是由少男少女青春期的特點決定的。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
(1)青春期反應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自主性加強了,“自我中心”的表現更加突出。他們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處理辦法,喜歡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交流思想。有了困難,寧愿向朋友啟齒,而不愿求助于父母。這是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正常反應。
(2)家庭環境中缺少話語群
少男少女都有這樣的感覺,譬如遇到一些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還有對明星、足球、時事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只有找到適合交流的人才能真正暢談。而父母與他們的關注點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同,雙方無法找到談話的切入點,也就是沒有共同語言。因此在學校能說會道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只能沉默了。
03-08 閱讀全文>
很多人都會說:家就是自己的避風港。家是溫暖的,安全可靠的。大多數父母都會這樣跟自己的孩子說:不用怕,就算天塌下來,我們都幫你扛著。孩子有什么事要跟爸爸媽媽說呀。然而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說。
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敢和家長說?
1、父母經常打罵孩子
孩子不敢說實話大多是因為恐懼,在孩子小時候遇到了問題,想要跟父母傾訴時,不是被父母打擊就是被諷刺:“你看別人也沒有你這么多事…”“你咋事這么多!”
孩子被罵的次數多了,也長會記性。他們越來越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爸媽不會幫助他。
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敢跟父母說,這三個原因值得深思
03-08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