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最常見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我是為你好”,用愛的名義,總是控制孩子。這不僅會讓他覺得壓力很大,父母自己的情緒可能也容易有波動。因為當孩子反抗這種想法時,父母往往會受傷很深,情緒也容易失控。
家長為什么總想控制孩子
1、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好的
其實從一開始,父母就打定主意來“控制”孩子的人生了。因為從孩子出生起,我們就想著以后選擇什么幼兒園,要不要買學區房,上什么小學,學什么特長等等,父母總是在替孩子計劃著。
所以其實從一開始起父母就處于一個焦慮的狀態,當孩子來臨時,我們總是怕他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東西,總是想著孩子可以按照我們設定好的人生軌跡來行走。
2、不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總是對孩子不放心,其實就是不信任他,當孩子有一次端牛奶把牛奶灑了,然后父母會不斷提起:你忘記上次你把牛奶灑了嗎?
然后就剝奪孩子的權利,也讓他認為自己是不行的。總是怕孩子做不好,怕他失敗,所以總想控制孩子,企圖什么都替他做。這樣一方面來證明自己的偉大,另一方也想印證自己說的做的都是對的。
3、家長的攀比心理
如今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少家長都呈現出一種過度的攀比狀態。類似于“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看看人家的成績”這樣的話,也成為了他們常脫口而出的口頭禪。
而父母的這種攀比,原本是想通過打擊孩子從而對孩子起到激勵效果,但殊不知,不但激勵的效果沒能達到,還導致了大多數的孩子因此自暴自棄。
家長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和孩子做朋友
正確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態,主動和他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現得高高在上。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深入、親密的交談,傳遞出自己對他的愛。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們要首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切忌對他采取過激行為,不論青紅皂白先來一陣棍棒教育,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
2、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父母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平時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或者多視頻、打電話,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要讓他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依然在關心和愛著自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