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4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小學階段屬于童年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思維特點是:思維發育由了進一步的提高:從幼兒園的形象思維,發育到抽象思維了。開始逐步可以換位思考事情了,可以進行簡單的邏輯性思考了,具有抽象思維了。但思維水平還是完全依靠具體的形象事物范圍內。(意思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都必須是孩子親自經歷,親眼看到,或者榜樣的具體言行中,才能自己感悟到其中的抽象道理。)
小學階段孩子自尊水平也提高了,關注自己在集體中的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關注伙伴關系。
上述這些小學階段的思維特點,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特殊性,進行引導和訓練。引導訓練的原則是:必須配合具體的事情。例如:肯定鼓勵孩子,要具體表達孩子什么細節的言行是被肯定,被贊許的!批評孩子,也必須具體指出孩子具體什么細節的言行是不對的,同時必須追加正確的言行應該是什么提供告知孩子。----這樣的引導訓練,孩子才能領悟其中的做人的品質良好與惡劣的區分。也才能自己感悟如何修正自己,自己應該怎么樣做才是對的。
怎樣管教上小學的孩子最有效呢?
小學是孩子習慣、三觀、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的引導。可以根據小孩的實際情況按照以下建議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1.關注小孩的心理狀況,保持孩子情緒穩定良好。小孩子進入小學,意味著開始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孩子是否能夠順利過渡并很好地適應這個變化,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將來的發展。家長不要急于求成,雖然小學階段就需要開始正規的接受教育,但這并不意味著成績就是最重要的。要確保得到好的學習成果,家長必須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從幼兒到學齡兒童的心理轉變。
01-20 閱讀全文>
幼兒階段,是孩子品格逐漸形成、習慣逐漸養成的最佳時期。如果父母沒有在小時候把孩子管教好,終有一天就會把管教的機會留給別人。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絕對不是無底線的縱容。愛得過度,就會變成溺愛;愛得不當,甚至會變成恨。無條件的愛絕不是溺愛,愛中有管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需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教:
首先,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尺度。每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是不同的。因此,我們管教孩子的尺度一定要把握好,針對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孩子,因時、因地制宜。
其次,采用恰當的管教方法。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中,有些家長慣用打或罵,因為這些方法不需要大腦思考,隨時隨地都可以實施。對孩子要適當管教,但不應采用打罵這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更不能容忍少數家長經常把孩子當作自己發泄的工具。管教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受苦或受累,而是讓孩子體驗做錯事的后果。
怎樣管教孩子最有效呢?
01-20 閱讀全文>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時期,此時的他們對于很多事情都沒有正確的認知,所以避免不了會犯錯。當小學生犯錯后,家長的處理方式特別重要,正確的處理方式不僅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是非觀念,甚至還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學生犯錯后怎樣處理最有效
1、有效的溝通
講道理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培養孩子安靜傾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也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但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大多只是協商、懇求、嘮叨。我們會發現,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要輕易打孩子、罵孩子。孩子和成人一樣,也需要自尊心。
2、不要強制孩子去服從
在跟小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觀察這件事情,你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有著很大改變的。在孩子做了錯事時,我們不能一味的從自己的觀念和立場上去對待這件事情,而是要用平和的心態去問孩子,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許當孩子把緣由告訴你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非常天真,他并沒有認為這件事情是錯誤的。
07-21 閱讀全文>
大人平時應多和他聊聊天,聊聊青春期的一些癥狀,這時候父親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了。讓孩子了解,這是他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讓他放松心情,有疑問可以和父母聊聊,減輕他的心理壓力。
如何管教14歲孩子最有效
1、多陪伴,多溝通,多鼓勵。
由于處于青春期,很多孩子其實對自身的變化充滿了不安和期待。因此特別容易沖動,做事莽撞,這個時期的父母,要多一些耐心種愛心,多陪伴孩子,并保持溝通上的暢通,同時還要多一些鼓勵,讓孩子感覺到成長的路上并不孤單。
2、父母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多嘗試、多試錯。
處于青春期階段,孩子不太愿意接受挫敗感。此時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保持一定的耐心,合理面對失敗的結果,我們孩子勇敢嘗試,保持激情,有利于學習。
02-28 閱讀全文>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疼愛,可是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當我們情緒不佳孩子又不聽話時,相信每位家長都對孩子吼過,但是孩子似乎對這種管教并不買賬。如何管教孩子最有效,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1、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現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所以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其實也越來越大,再加上家里面還有個孩子,壓力肯定就更大了,這些壓力也非常容易影響到家長的心情。有的時候如果孩子再出點什么事情,家長就會“火山爆發”,把所有的情緒都灑到孩子身上,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叛逆。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特別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和孩子保持一個好的交流方式,孩子才會選擇聽家長的話。
2、學會和孩子溝通
很多時候家里面出現“硬碰硬”的情況,大多數都是家長和孩子之前缺乏交流,家長總是固執己見,堅持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而孩子也是不屑一顧,完全不顧家長的感受,獨來獨往,兩個人就這樣互不交流,肯定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然后再根據孩子的需求去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這樣對家長和孩子都好。
3、允許孩子自由發揮
01-20 閱讀全文>
和孩子之間怎樣的溝通方式最有效?平時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像朋友一樣,小女孩,你要和他像閨蜜,小男孩要像哥們一樣,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強硬的去逼孩子做任何事情。平時可以多陪陪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孩子學習的時候你也不要玩手機,也可以看書。
和孩子之間怎樣的溝通方式最有效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看著孩子,全神貫注地傾聽,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于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2、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美國人類學家的結論是:所有影響力中,語言占7%,音調占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占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晚飯過后,心情逐漸開朗,是比較好的時機。有時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討論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
01-15 閱讀全文>
家長與孩子一起做好準備,多和孩子分析產生恐懼厭學的原因,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導,多鼓勵孩子,同時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孩子厭學怎么辦最有效的方法
1、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厭學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學習很困難或是沒有興趣,也可能是因為他們面臨著其他問題,比如家庭壓力或社交困難。因此,家長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情緒,嘗試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
孩子需要一個積極、舒適的學習環境,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家長可以嘗試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明亮、整潔的學習空間,并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作業。
03-28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