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內心活動比較多,敏感細膩,雖然心理和生理逐漸趨向于成熟,但生活經驗還是不夠,他們處理事情相對片面,更注重內心的感受,如果遭受不公平的對待,與家長發生沖突,就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表示對抗,那孩子離家出走怎么教育?
1、不能慌,要學會冷靜思考。如果孩子離家出走后,家長通過各種方式把孩子找回來了,切記孩子回來后,家長們千萬不要責罵,一味地呵斥自己的孩子,要告訴他們家長很擔心他們,并且詢問具體的離開家的原因,然后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最后耐心的告訴他們以后不要這樣做,這樣做是不對的。
2、擱置一段時間再教育。在10歲至1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回來后,家長先向孩子承認不對的地方,孩子聽后會耐心聽你講道理的。
3、了解孩子出走心理。離家出走的孩子一般抗挫折能力較差,受不得半點委屈,因此有離家出走苗頭的孩子要從小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否則將來后悔都來不及。
4、尊重、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去誘導孩子而不是簡單來場暴風驟雨就了事的,嚴厲的批評與體罰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強烈的自尊心會讓他們感覺這是一種侮辱,從而以離家出走等方式表達不滿。
5、讓孩子明白離家出走的危害,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思想逐漸成熟,但是畢竟經驗不足,是非觀念比較弱,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誘惑而誤入歧途,離家出走的孩子,大多是在網吧、酒吧等場所落腳,這些地方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對孩子很是不利。
而且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可能會在離家途中遭遇危險。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科普一些社會知識,讓孩子明白離家出走的潛在危險,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識,懂得面對危險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6、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現在很多家長不太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基本將重心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特長發展上面去了,但責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礎,有擔當的孩子會規范自己言行,對家庭、班級集體、社會都會有強烈的責任感,會更關心他人的感受,不讓別人擔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