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科技的發展,游戲也成為孩子娛樂的一部分,當然孩子玩游戲輸了就發脾氣怎么引導也成了家長們教育的一個難題。當然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因為孩子輸不起,但是我認為在家長的幫助下會把孩子的這種思維變成好的意識!
孩子玩游戲輸了就發脾氣怎么引導
1.淡化不必要的比較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在孩子小年齡段時,盡量不讓孩子去玩輸贏比賽的游戲,競爭會降低人類的生存狀態。不要競爭,只享受做事情的過程,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狀態。”
2.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評價
作為父母,我們要注意對孩子內在動力的激發,讓他站在更高的視點。
而不是經常用“你和別人比是什么樣子”來對孩子進行評估,那孩子就會以別人的成績和能力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如果他比別人好,他就認為自己很成功;如果沒有別人好,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從而會嫉妒、不快樂,這會導致孩子迷茫、看不清自己。
3.讓孩子學會面對現實,正確認識自己
適當的競爭是有好處的,而孩子怎么看待競爭更重要。孩子能客觀地評估自己,評估目標和困難,并調整策略,當他在競爭中能發現自己可提高的空間,并愿意去提高,這樣的競爭就是好的競爭。
而培養孩子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抱怨,而是專注于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就是孩子需要的成長型思維。
4.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你理解他
“媽媽知道你輸了不開心,媽媽知道你很希望贏來媽媽抱一抱,安慰一下。”這樣跟孩子說話,孩子會覺得你理解他的感受,他的心會跟,你靠的更近。等他情緒平復之后,你再跟他聊,再去幫助他,他會更愿意聽你的建議。
哪些父母會造就孩子玩游戲輸了就發脾氣的性格
1.挖苦、訓斥型”父母
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缺乏感知力,認為孩子即使輸了也不應該有情緒,總想以這種方式讓孩子能夠坦然面對失。但是即使我們成年人,在面對挫折時,我們最希望的也是愛人給予的安慰、擁抱啊!
2.“包辦型”父母
過度保護和包辦孩子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雖減少了孩子因挫折而造成的沮喪感,但也讓孩子失去了體會成就感的機會。
對于年幼的孩子,生活即教育,適當的為孩子提供一些能力范圍內的挑戰,讓他去嘗試、去探索,當孩子遇到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幫他,但不是替他。
3.“捧孩子”型父母
害怕孩子遭受失敗打擊而處處保護孩子,對孩子總以贊美、表揚、安撫為主。即使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也會故意輸給孩子,讓著哄著孩子高興。
事實上,找各種理由讓孩子認為自己是第一的做法,不僅讓孩子失去了鍛煉評估自己、疏導自己情緒的機會,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