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途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比如與家長頂嘴、 不聽家長的話、甚至于和大人動手,我們不能讓孩子繼續有些行為,要立即制止孩子的不好行為,那么孩子和大人動手怎么辦呢?
孩子和大人動手怎么辦
1、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對大人動手了,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然后溫和處理。可以放孩子冷靜一會,讓大家都有一個緩和的平靜期,既讓他看到家長是如何處理生氣情緒的,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氣的方式都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靜的。
同時我們也需要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來消化他的情緒,等孩子發現沒有了發脾氣的理由,自然會冷靜下了,也就能很好解決孩子動手的問題了。
2、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孩子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如果孩子是因為大人做了什么孩子不喜歡的事情,那么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不喜歡人家這么做,可以直接教孩子對別人說不喜歡做了什么事情,我正在做什么”。
然后告訴孩子,打人無法解決問題,而且打人是不好的行為,通常孩子就明白了。當然要達到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心智成長到這個程度。
3、了解孩子需求
年齡小的孩子,一般動手打人有兩種情況,一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二是有需求,家長要了解他動手打人的原因,如果是孩子想引起注意,爸媽就要多關心他,若是有需求的話,要耐心教導他用語言或者合理的方式來表達。
4、營造培養良好性格的環境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這時就要精心選擇孩子可以觀看和閱讀的動畫以及繪本,以免暴力信息進入孩子的視線。當孩子和玩伴鬧矛盾的時候,家長要采取恰當的方式幫助解決,引導他養成一個以理示人的思維,而不能讓孩子有打人的不好習慣。
5、注意態度的震懾
其實相對成人來說,孩子的世界往往更加簡單,通常也會直接的表達出個人的看法,比如孩子不喜歡某個人,就會直接表示出個人的厭惡,行為上會直接呈現出來。因此有的孩子一旦被惹到,往往就會直接打過去,不管對方是父母還是其他陌生人。
如果在孩子打人時父母及時制止,同時在言語上勒令,并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性,那么孩子就會對這種行為有更深刻的認知,以后想要打人之前就會進行衡量,在心里樹立一個規矩,然后去認真遵守,這樣就會很少動手打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