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十歲左右的年齡段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叛逆行為,若是家長沒有及時的給予引導教育,就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要注意孩子這時候的心理狀況,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那么十歲左右孩子的心理教育又有什么呢?
十歲左右孩子的心理教育
1、允許孩子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科學的方法應當是這樣的:面對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心中的郁悶,只要孩子發泄夠了,他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
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從而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而此時,允許孩子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最重要的一點仍然是,父母要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悲傷和軟弱。
2、耐心說明事理
有些家長習慣于向孩子發布“禁令”,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通常不太奏效,反而會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故意違一次禁試試。比如有的家長規定孩子玩游戲機不得超過一小時。但若家長只是一禁了事,并不向孩子解釋具體的理由,那么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會故意連續玩上兩三個小時不罷手。
如果家長事前做好細致的說服工作,讓孩子明白連續玩游戲機的時間過長會影響視力,那么孩子有意犯禁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3、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家長要尊重十歲左右的孩子的各種需要以及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不同的見解。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受磨練,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4、對孩子做好引導
孩子都喜歡角色表演,如果孩子不好好的吃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游戲的方法來進行吃飯。比如拿孩子的碗筷,讓孩子自己擺放整齊,然后家長依次擺放好餐具,這樣再由孩子來安排表演,一般孩子都會非常配合的。
但是該吃飯就要吃飯了,不能讓孩子玩的沒完沒了。家長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講好了,吃完飯還能接著做游戲。
5、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我們必須要清楚一點,經常生活在批評與責備的環境中,會使孩子內心感覺特別壓抑,當壓抑到極限時會突然暴發,這便是極端情緒的由來。聰明的家長心里會有一本帳,記錄的是孩子的進步與變化,并且隨時能列舉出事例來證明。
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常會把孩子表現好的事娓娓道來,讓孩子聽在耳里,喜在心里。并且他們還在對父母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往往持敬佩感,這并不難理解,因為小伙伴們在一起時,往往愛議論父母是如何對待自己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