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孩子根本就不能很好的去解決問題,因為他們遇到困難不是在家長的“保護”下,就是用哭的行為來進行掩飾,孩子的這種心理也是很不好的。家長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能夠客觀對待自己遇到的苦難,那么小孩子遇到困難就哭是什么心理呢?
小孩子遇到困難就哭是什么心理
1、過于敏感
小孩子遇到困難就哭有可能是性格決定的,天生比較敏感的小孩會把很小的事情看得很大,作為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不要平時過于溺愛嬌慣小孩,要給予小孩挫折教育,讓小孩子鍛煉自己,從而變得更加自信堅強。
2、習慣性退縮
當小孩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家長在身旁,小孩會本能地求助于家長,如果家長伸出援手就會剝奪小孩學習如何戰勝困難的機會,小孩會形成遇到困難就求助或退縮的惰性。
3、情緒波動大
當小孩子情緒波動大,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就會容易出現悲傷情緒,且小孩子表達能力欠缺,通常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孩子的一種個性傾向,哭鬧也是小孩子作為獲取的一種手段。
4、缺乏“心理彈性”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會哭鬧,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缺乏“心理彈性”,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受挫能力差。他們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選擇逃避。而哭鬧是最直接的方式,畢竟這時候家長也會哄他們的。
小孩子遇到困難就哭怎么辦
1、和他們共情,認同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遇到困難就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批評和指責,而是要和他們共情。有效的利用同理心,認同孩子的感受,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
家長這時候其實可以試著這樣說:“媽媽知道你心里不舒服”、“媽媽知道你很疼,但是媽媽相信你能站起來”。就是要用這樣的語言激勵孩子,為孩子打氣,能夠幫助他們應對所遇到的挫折。
2、進行意志力鍛煉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意志力鍛煉,要讓孩子為了自己的事情負責任,讓其了解到用“哭”的方式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但家長要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而長久下來,孩子也就會改正自己的態度,孩子的耐挫折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3、指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雖然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但這種表達方式不能過于極端,而是要能夠收放自如的表達。因此,父母在讓孩子意識到他們不同的情感之后,應該引導孩子的情緒控制。
因為要控制情緒,那么要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產生不同情緒的原因,所以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思考。透過這種換位思考,父母也能更好地與孩子討論自己情緒差異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