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的道德觀念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來的。家長發現小孩在學校偷東西。先不要生氣,冷靜思考這件事,想一想自己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是非觀和道德評價才是最重要的。
小孩在學校偷東西應該怎么正確教育
1、冷靜面對,不要打孩子
很多家長知曉自己孩子有偷盜行為以后會非常生氣、憤怒,用打罵孩子的方式,讓孩子以后不敢再“偷”。而且這種時候往往會往“死”里打,要讓孩子記得住,再也不犯。但是孩子可能不是真正的記住了,只是因為暴力暫時屈服。
用暴力讓孩子不敢犯錯,只會讓孩子生出“犯錯不用怕,只要不被發現”的想法,打罵方式有可能會給孩子和父母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2、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拿,拿了就叫“偷”。如果想看看,要先問問東西的主人,能不能借給你看看。如果你特別想要,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只要合理,家長會考慮給你買。
3、讓孩子感受到關愛
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真正地關心他,想要幫助他,而不是用責罵的方式,讓孩子承認錯誤,這樣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感和責任感,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利。
4、給孩子留空間
知道小孩在學校偷東西后,家長讓孩子說說自己說說怎么回事,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錯在哪里。如果孩子不說,用堅定的目光看著他,告訴他:“犯錯不可怕,知錯就改就好,如果說謊,那才是個壞孩子。我等著你的答案,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5、反思親子關系
家是孩子最值得信賴的地方,孩子遇到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求父母幫忙,孩子如果遇到事情不跟父母商量,有可能是因為平時父母對孩子要求太苛刻,導致孩子質感瞞著父母得到想要的東西。所以,父母應該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標準,反思親子關系里的錯誤。
小孩在學校偷東西的原因
1、成長階段的正常反應
孩子進入兒童期(7到11歲)后,由于獨立能力和認知能力進一步增強,知道錢可以買東西。但是對于很多兒童來講,從來不會考慮錢怎么掙得來的,因此不會珍惜和節儉。如果只知道花錢,不知道節約錢,就會動歪心思,偷拿自己喜歡的物品或錢。
2、對錢的概念還很模糊
雖然小學一年級已經在數學課上教元角分知識,但是對于低齡小孩來講,他們并未對錢有真正的概念。再加上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溺愛,只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得到,那么孩子會隨手拿別人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
3、沒有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很多情況是,家長發現小孩偷東西時,大都是老師或同學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而此時孩子已經有過多次偷拿別人東西的經歷。
家長雖然非常氣憤,甚至也曾經試圖用嚴厲的懲罰來矯正孩子的惡習,但是在沒有正確教育和引導為前提的情況下,只會打罵儲層發孩子是不起作用的,因為孩子對自己行為的后果缺乏正確的判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