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樹立了不好的榜樣,那么他就會有樣學樣,比如別人的東西孩子很喜歡,為了想要獲取并不是去買,而是去偷偷拿別人東西。這時如果給孩子講一大堆道理沒有效果,還會因為錯誤的管教方式耽誤了小孩子一生。
小孩子偷偷拿別人東西怎么辦
1、要堅守原則
要堅決地告訴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是不正確的,你需要什么跟父母說,父母會給你買!小孩子偷偷拿別人東西,問題極有可能是出在家長的身上,家長要先自查自己有沒有以上這些錯誤的示范。再通過跟孩子聊天談心,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盡可能去滿足他合理的需求,才能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2、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維護他的自尊心,不要總是去打擊他。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就是小偷的話,孩子的自尊心也會有非常嚴重的傷害。
這件事情過去之后,家長也不要再和其他人提起,也不要總是去嘲笑孩子,讓孩子抬不起頭,要盡量去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孩子才能夠盡快的改正這種行為。
3、注意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行為,無非是因為自己沒有這種東西而缺乏安全感或者喜悅感。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喜歡的東西只要是在家庭可以承擔的合理范圍之內,家長就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也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讓孩子盡量避免有犯錯的可能。
4、不要打罵孩子
發現孩子有偷拿行為之后,打罵孩子的做法絕對不要再有,不然不僅不能讓孩子明確自己的錯誤行為,反而還可能會因為為了躲避這種懲罰而出現下次的撒謊行為。家長最好明白心平氣和的分析一件事情的利弊,遠比拿起掃帚聲嘶力竭的嘶吼和打罵更有用。
為什么小孩子偷偷拿別人東西
1、沒有幫孩子形成物權意識
孩子在小時候不愿意分享,對自己的東西會有界限感,比如說我喜歡的玩具我不能讓別人碰。如果父母總是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強迫孩子分享的話,這就會讓孩子的物權意識沒有及時的生成,這會導致孩子覺得我喜歡的東西別人想要就拿,那別人喜歡的東西我想要我也要拿。
所以就會出現小孩子偷偷拿別人東西的現象,他內心里面并不覺得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他只是覺得我喜歡,我需要我就要拿。
2、道德感不強
小孩偷東西可能是未形成道德感或道德感不強,雖然知道偷拿別人的東西不對,但是卻不遵守,或者覺得拿了別人的東西以后不會被懲罰,也不會在內心形成羞恥和自責感。
小孩子偷偷拿別人東西家長的錯誤做法
1、嚴厲打罵孩子
面對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很多父母處理方式就是對孩子進行嚴厲地打罵,為的是讓孩子記住教訓,讓孩子下次再不敢去偷別人的東西。但父母的打罵,只會給孩子留下了不美好的回憶,他并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妥,心中也會對父母打罵他的行為感到不服氣,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叛逆。
2、包庇孩子
有些父母面對孩子偷東西,不但不會打罵孩子,也不會為孩子貼標簽,他們會包庇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被發現,父母會跟別人解釋道:“他還是個孩子,拿你的東西怎么了?”父母包庇孩子的行為,并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讓他覺得自己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是正確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