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要糾正傳統的錯誤養育觀念。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物。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認知能力觀念以及對事物的淺顯的判斷標準。作為智慧父母,我們要做的一定不是立馬否定。
而是在責怪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多問幾個為什么?真正尊重孩子,彼此交換意見,誰有理就聽誰的,被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功信服你的孩子,會逐漸越來越聽話,而這種聽話才是孩子由衷地想要改變的動力。
家長的言行要足以令孩子“聽話”。
家長的言行要足以令孩子“聽話”,某種角度上來說,家長也應該遵守與孩子之間的約定或承諾,要履行好家長應盡的責任與孩子給的“任務”,家長要知道“0-8歲孩子希望更多關愛,9-14孩子渴望尊重,15-18孩子追求獨立” 。
盡可能地給予相對應年齡的孩子的需求,真正做到讓孩子信服、崇拜和敬仰,甚至成為孩子的“偶像”。這時,就不會出現“為什么自己說的話,孩子總不聽”、 “自己叫孩子去東,他偏要去西” 的現象。
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家長應該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一起做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跟孩子交朋友,甚至成為“知心朋友”。這樣,孩子才愿意跟父母訴說心底話。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和陪伴者。這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會愿意聽。
家長要做孩子學會獨處。
當孩子發脾氣,耍賴皮時,往往孩子的情緒激動,這時家長應該冷靜對待,不要急于去說服他。讓孩子一個人待一會兒,學會獨處。不久,孩子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再跟其講道理,孩子才會接受。
家長要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
當孩子向家長說,他為什么這樣做的時候,家長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孩子簡短地解釋為什么需要做這件事之后,再向孩子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里,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指責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如果家長只懂得指責孩子,會令他反抗性更強,更加不會聽話。所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詢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并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后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后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