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要強行和孩子溝通,如果家長使用激烈手段強行和孩子溝通,可能會破壞孩子僅存的安全感,讓孩子更加封閉和抗拒與家長交流。
孩子躺平不上學拒絕溝通怎么辦
首先,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厭學,可能是由于內心的困惑、焦慮等情緒問題引起的。與孩子進行真誠的對話,了解他們的困擾,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分享一些類似的案例,讓孩子感到自己并不孤單,同時也展示出自己作為家長的經驗和專業性。
其次,我們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應該是有趣和有意義的,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取得好成績。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探索和深入研究這些領域。
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例如圖書、視頻、實地考察等,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通過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規劃,讓他們參與到學習的決策中,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第三,我們要注意孩子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空間,減少干擾和壓力。同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學習節奏和方式。
有的孩子,更適合通過實踐和動手實驗學習,而有的孩子,則喜歡通過閱讀和寫作來掌握知識。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
最后,我們要建立積極的家庭教育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家長的態度和行為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動力有很大影響。我們要樹立榜樣,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展示出對學習的重視和熱情。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親密關系,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同時,建立明確的家庭規則和學習紀律,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感和自律能力。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包括每天的學習時間和任務安排,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進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孩子為什么不想和父母溝通
孩子們所說的“無效溝通”,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置若罔聞(不重視)。當孩子打開一個話題或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比如“我們班主任真讓人無語,男生頭發留長一點他也管”、“今天好累”,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溝通的意愿,也沒有給予回應。
2、不以為然(不理解)。孩子認為事情很嚴重,父母卻認為事情不值一提,孩子完全不應該因此大驚小怪。比如,一位高中女生受到因為自己微博一條負面評論的影響,
3、批評指責(不認可)。孩子向父母說了自己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理解和支持,反而被批評指責。最近有一則短視頻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孩子向媽媽說自己抑郁了,不想上學了,媽媽大為光火:家里的錢都給你花了,你怎么還抑郁了?
當孩子的溝通需求和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父母忽視、曲解和指責的時候,慢慢地,孩子就對父母關上了溝通的大門,即便父母問什么,孩子也不愿說,甚至對此很抗拒。這個時候,父母反而埋怨孩子不愿和自己溝通了。
家長和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1、調正親子關系。
關系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當你和孩子有一個良性的關系時,你們的溝通才有效,否則無異于對牛彈琴,不僅會招孩子厭煩,自己也會因為溝通不暢而加倍受傷。
2、尊重孩子。
當孩子跟你說話時,放下自己手中的事,認真聽孩子說。如果手頭的事實在停不了,就跟孩子說一下,請他稍等一會,然后再認真聽他說。
3、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孩子的觀點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家長要無條件接納孩子。我不一定要同意孩子的觀念,但要給孩子說話,表達他自己的權利。因為生而平等,你們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
4、切忌心不在焉地聽。
聽一個比你懂的多的人講,他在那說,我們通常都很愿意聽,但如果那個人不著道,說一兩句話就不想聽了。和孩子溝通,一定要克服這種情緒。因為生活經驗、人生經歷和背景知識的有限,孩子懂得一定沒有家長多,這時候家長要給到孩子耐心和尊重,不要無故打斷孩子,聽他把話說完,并且認真回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