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萬物皆有因,找出原因,才能對癥下藥。20多歲,已是成年人,從表面來看,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其實,得從根源上去找,根子在父母。如果是溝通問題,就解決溝通問題;如果是心理問題,就解決心理問題;是方法問題,那就解決方法問題。然后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二十多歲的孩子不聽話用什么方法
1、跟孩子積極的溝通,不要不管不問,更不要去打罵他,要用溫和的語言和他講道理,通過與她講道理,讓他知道20多歲了,已經是不小的年齡了,辦事情要有個大人的樣子,如果你給他講道理,他明白了,以后就會好好的做人了。
2、適當的學會放手,不要什么事都替他做,衣服,不要替他洗飯,不要替他做零花錢,更不要給他讓他去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夠得到成長。
3、教孩子學會為人處事,教他學懂事,通過你的教導,我相信他有所改變。這樣的孩子,應該早一點離開父母,出去鍛煉鍛煉,接觸到社會上的人和事,自然就會有所改變。
4、讓孩子獨立,吃吃苦,經歷社會洗煉。很多時候,人只有切身體會過了,才能真正理解,這個時候讓他轉換角色思考才有實質價值。
5、告訴孩子掌握生活的底線和紅線,不越這兩條線,就不要過多干預。
6、適當運用對孩子有影響的社會力量和外在因素,旁敲側擊,潛移默化,助力成長。
家長認為的所謂的不聽話,主要有以下個方面
1、溝通不暢
第一,親子雙方角色不同,立場不一樣。
第二,親子雙方目的不同,方向不一致。
請不要站在自己的世界里,訴說自己的觀點,因為這樣孩子根本聽不懂,也不會乖乖配合,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收集信息,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表達機會,能夠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的時候,溝通就會順暢得多。
2、子需要被尊重
家里來客人了,你有沒有向客人介紹過自己的孩子?別的小朋友要玩孩子的玩具,你有沒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有沒有聽過孩子的意見?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其實都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當孩子覺得被尊重,就會表現出自信,對事情的看法也會更有主見。
3、父母太嚴厲
有的父母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給孩子報了許多興趣班,各種補習班,大量占用孩子休息的時間。結果導致孩子自卑不自信,遇見什么事都要問父母該怎么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敢去爭取。家長用好的結果去吸引孩子,賦予孩子力量,而不是強行給孩子提要求,消耗孩子。
4、不會傾聽
有句話說:“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眱A聽是溝通的起點,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才能說到孩子心里去,能說道孩子心里,孩子才會聽你說話。
當孩子說的對時,就按孩子說的做,如果覺得孩子說的不合適,先別急著否定,抱著試錯的心態,讓孩子鍛煉一下,即便是失敗了,孩子也學到了經驗。
不光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被傾聽的渴望,傾聽重于表達,感受大于內容,尊重大于溝通技巧。你可以表達情緒,但是不能用情緒表達。
孩子成年了家長如何與之相處
1、承認并尊重你們之間的差異
如果您和孩子在成年之前就發生過沖突,那么沖突不會在他們18歲生日時一夜之間消失,因為孩子在成年以前的重心就是父母,有時,沖突會因為在同一個屋檐下而加劇。您可能并不總是同意他們的生活選擇,但隨著他們獨立性的增長,您可以在沒有沖突的聯系中找到平衡和快樂。
2、分享你的智慧和洞察力
因為孩子可能與您的性格非常不同,所以他們可能并不總是對您的建議做出很好的反應,如果孩子感覺到您在批評,他們可能會完全關閉。如果您要分享智慧,請以優雅和敏感的方式分享,這是養育成年子女的大挑戰之一,但這也是與他們建立理解和同理心的一種強有力的方式。
3、成為成年子女的共鳴板
加拿大的自由作家CynthiaWhite有一個29歲的女兒和32歲的兒子,她強調營造一種氛圍,讓孩子總覺得他們可以隨時和您交談,成年孩子不會總是尋求建議,而只是尋求一個共鳴板,除了保持溝通渠道暢通之外,當他們和您談論您不認同的東西時,請保持一張撲克臉,讓孩子有空間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和學習。
4、如何面對忽視父母的成年子女
并非每個父母和孩子都有幸福的關系,成年后會擴大這種差距。試著找到共同的興趣,如果女兒喜歡運動,那就計劃一起去參加一個活動,如果兒子喜歡藝術史,請邀請他周六在博物館與您見面。如果孩子完全無視您,而您已經嘗試詢問原因,您可能需要給他們時間和空間,不要把它放在個人身上,并在孩子準備好時,始終如一地表達您對這段關系的渴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