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與家人針對孩子的性格摸索出合適的教育方式,慢慢引導和開導孩子,讓孩子慢慢的往正確的道路前進,家人對孩子要有耐心,千萬不能心急。
孩子叛逆打父母怎么辦家長該如何處理
1、樹立起家長的榜樣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榜樣的力量沒有樹立起來,在孩子眼里就沒有威嚴感,才會出現打父母的現象,所以,報警是給家長立威,讓孩子認識到他是社會的一份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他還是公民,還要承擔法律責任,他以后才不會犯更大的錯。
2、必要時棍棒教育
可能有些人不建議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可是對于一些情況,用嚴厲的方式來立規矩或許真的有用,該溝通時要好好溝通,原則問題一定不能退讓,即便需要用“棍棒”解決,也在所不惜。畢竟,在家里他還是孩子,打也有尺度,一旦步入社會,沒有人還會讓著他,到時候吃的虧,后的悔會更大。
3、不要總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確實有叛逆心理,家長要學習如何與這個時期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如果還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否則總是嘮嘮叨叨的,孩子肯定會煩躁,心情不好,有時就會爆發出來,甚至使用暴力。平時如果與孩子平等相處,如同朋友對待,就不會出現這樣情況,所以出現這些情況,總是家庭教育出現問題,這點家長值得反思,不能一味怪孩子錯誤。
4、自我檢討
家長要停止各種強迫孩子或其他大人的行為,包括“軟”強迫,比如不要經常強烈要求孩子怎么樣、怎么樣,否則就對孩子怎么樣、怎么樣,而不愿聽聽孩子的看法。大家都要心平氣和,有矛盾大家都要平等地聽聽別人的看法,小問題應當寬容,慢慢養成一家人平等協商解決問題的習慣。
5、教育孩子要“嚴”“友”共存
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嚴友共存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良好的習慣。如果長大敢和家長還手了,只能通過耐心的教育去說服,如果采取暴力教育,只能一次把孩子打怕了,要不就別動手,在其心智還沒有成熟之前,暴力教育只能用一次,而且只能用一次,有效果就有效果了,沒效果再打也沒用。
叛逆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有自己的想法,不再聽從父母的意見,甚至認為父母的意見非常可笑。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你不懂”,其實不懂的是他們自己。對父母感到厭煩,不愿意與父母溝通,認為彼此無法理解對方。
2、經常與家長對著干。要他往東偏往西,說兩句馬上頂嘴。經常做與父母期望相反的事。
3、喜歡標新立異。在校服上寫各種標榜個性的文字,或畫上各種圖案。做奇怪的發型,穿特別的衣服。喜歡說“個性”,但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個性。
4、情緒不穩定。為小事發脾氣,有時莫名憂郁。
5、沖動,自我控制力差,經常做冒險的事。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
10歲孩子哭鬧脾氣打家長怎么處理
1、對孩子要有耐心
很多十歲的孩子脾氣暴躁都是因父母對他們沒有耐心,從小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所以孩子的脾氣才會變得特別暴躁。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要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要讓自己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不管多么生氣都要壓制住怒火,要多給孩子講道理。如果說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大罵,只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
2、避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更何況孩子已經十歲,所以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他們。十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家長不要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如果說長時間如此,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脾氣自然也會越來越暴躁。
3、家長要言出必行
不少家長都覺得十歲的孩子還很小,有些事可以騙騙他們,沒必要說到做到。事實上這么大的孩子什么都懂,如果說家長抱著這樣的想法,那么不僅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而且孩子以后可能也會騙家長。因此家長不管什么時候都得言出必行,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