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先跟孩子說明做作業和學習的重要性,然后再引導孩子對做學習和做作業興趣,不要打罵,畢竟打罵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不想做作業的原因,然后通過溝通,從而幫助孩子。
小孩不寫作業有什么好辦法
1、讓孩子清楚作業是自己的,要自己來完成
孩子不寫作業,最著急的不是孩子,是家長。家長格外上心會讓孩子產生"這是你的事"的想法,自己則對作業不上心。家長要讓孩子清楚,作業是自己的,需要自己來完成,完成不了受罰的人是自己不是父母。
2、適時為孩子提供幫助
寫作業時遇到困難這是常有的事,如果困難總是解決不了,自然會影響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此時父母如果能夠給予孩子幫助,啟發他們思考,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這樣不僅可以為孩子樹立正面影響,還會減少孩子的受挫感。當然家長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出手",不能遇到一點難題就上前幫助,這樣會養成孩子不動腦的壞習慣。家長為孩子答疑解惑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參與度,要讓他們自己思考。
3、制定規則,勞逸結合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并不是束縛,而是一種提高行為質量的方法。孩子們常認為寫作業與玩是對立的,這時家長應該清楚的告訴孩子,寫作業和玩并不沖突。
規定出明確的學習時間與玩耍的時間,學習時要專心學習,玩耍時也可以盡情的玩。家長一定要注意說話要算話,不能隨意改變規則給孩子增加功課。自己破壞了規則,還怎么要求孩子遵守呢。
孩子寫作業拖拉是怎么回事
1、能力不足。書寫能力不足導致孩子寫字慢,比意不穩定度不歸,導致孩子坐不住,完成作業的效率低。視知覺能力不足導致孩子出錯多,修改時間長。聽知覺能力不好導致孩子易受干擾,分神。
2、習慣不好。沒有養成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專注習慣。所以寫作業的時候,一會玩筆,一會玩橡皮,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沒有固定規律的作業習慣,作業隨意想什么時候寫,就什么時候寫,想寫到什么時候就寫到什么時候。學習的習慣不好,不會復習預習,不會讀題劃重點。遇到不會的知識只知道喊媽媽。
另外孩子生活習慣差,不會整理文具,書包亂七八糟,每次找東西都耽誤很多時間。
3、干擾太多。一寫作業爸媽就批評指責打擊,負面語言太多導致孩子給自己貼上慢和笨的負面標簽,自我認同感下降,自然就不想做好。
寫作業爸媽就情緒暴躁導致孩子把作業和痛苦與恐懼聯系在一起,抵觸情緒非常大。孩子寫作業時會被頻繁的打斷,一會提醒坐姿,一會提醒讀題,一會提醒錯誤,孩子根本無法集中專注力。
4、環境的影響。書桌和房間亂糟糟,學習環境嘈雜混亂會讓孩子感覺煩躁,很難靜心。
這些才是孩子作業出現困難和問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孩子自己不想做好,也不是他的態度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就會陷入作業拖拉磨蹭帶來的惡性循環,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如何培養孩子的作業習慣
1、時間觀念
無論是完成作業,還是做別的事情,都應該先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也就是說,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推三堵四。當然,時間觀念的培養越早越好,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是習慣聽父母話的。而一旦年紀大了,那就不好說了。
所以,小時候給孩子樹立起時間觀念,對其一生是有幫助的。
2、定規定矩,寫不完也得停
什么意思呢?跟孩子商量好,每天的家庭作業最長多長時間,比如說約定好了,家庭作業時間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定好后,家長的態度必須強硬,到了那個點,無論孩子寫完沒有,都要將他的書包拿走。要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明白,自己定的規矩必須遵守,否則的話,就讓學校老師批評吧。
這樣呢,用不了幾次,他應該就會乖乖地寫作業,不會三心二意,邊寫邊玩了。
3、學與玩相結合
每天回到家吃完飯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在規定時間前寫完,比如說是八點,那么就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一個小時,想玩什么自己定。讓孩子明白,學與玩是分開的,不應該學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想著作業。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