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肯定不是無緣無故不喜歡上學的,肯定是孩子受了委屈,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心中的煩惱,必須要讓自己說出來,一吐為快。要多理解孩子,關愛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打罵。
高中生不愿意去上學怎么辦
1、正確看待厭學
首先家長要正確地區分孩子厭學是暫時性的還是長久的。孩子暫時的厭學情緒是正常的一種心態。孩子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下,難免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和消極情緒。對于這種壓力,進行適當地宣泄,是能夠幫助孩子緩解厭學情緒的。當孩子出現長時間的厭學,就會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孩子自己也容易失控,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對于孩子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給予孩子關注,防止出現不良的后果。
2、深入溝通開導
對于出現厭學情緒的學生,家長要和他們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一些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內心也渴望被人所理解,所以家長一定要與厭學學生進行面對面,坦誠地溝通,明白孩子的內心需求,才能開導孩子的厭學情緒,讓孩子重新回歸到學習當中。
3、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
很多孩子厭學都是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覺得學習都是為了父母。所以父母應該在生活當中,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平時可以讓孩子體驗生活,讓孩子明白為什么學習,了解到學習的重要性,孩子就不會在出現厭學的問題了。
4、給孩子適當減壓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要注意平衡孩子的學習和休息,如果孩子一直在學習,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很容易出現厭學的情緒。父母在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勞逸結合。在孩子學習完以后,可以帶孩子出門運動,或者是爬山、游玩等活動,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才能有效地避免孩子出現厭學情緒。
高中生為什么不愿意上學
1、學習擔負和壓力過大。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和擔負之大是無須諱言的,一個認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學習時刻不低于12小時,這種壓力和擔負,關于正處于生理和心思發育期的高中生來講,確實是不適當的。
2、家長期望值太高。當前的高中學生的家長們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關于子女提出不切實際的期望目標,致使不少學生“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一朝一夕,難免不灰心泄氣,發生厭學心情,甚而逃避或拋棄。
3、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家長過度的嘮叨、責罵、猜忌、嘲諷甚至動之以拳腳或不切實際的加大學習量,使學生有或許發生抵觸心情從而演化為厭學心情。
4、社會現象的負面影響。如“分配不公”、“大學生作業難”、“國企破產”、“失業率上升”和媒體曝光及民間風聞等,從不同視點給高中生以負面影響,不堅定其學習動機和決心,誘使其發生學習無用和厭學的心情。
家長如何與高中孩子相處
1、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里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2、不要表現得什么都懂
父母往往都是感覺,自己有很強的社會經驗,覺得孩子說的都不切實際,什么都不懂,必須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才好,結果,導致孩子拒絕且排斥和家長深入交流溝通,也就懶得在家長面前說什么了。
3、挑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玩手機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愿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時盡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么要緊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
4、抓住重點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復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才怪!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么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托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5、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系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感受到關系緊張時要收斂并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并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