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般情況下,初中生不上學后,會選擇外出打工、在家待業、學技術這幾種出路。不過初中生一般情況下年齡較小,沒學歷、沒技術、沒經驗真的很難在社會上長遠立足,個人覺得初中生不上學了學一門技術是個不錯的選擇,學好技術之后憑技能傍身,可以開創一番事業。
初中生不上學還有什么出路
1、就業:
初中畢業即可選擇進入勞動力市場,在各類服務型行業、如酒店、超市、餐飲等領域找到工作,盡早獨立或自食其力。
2、繼續學習:
邊工作邊學習是一種常見的選擇,可以報讀當地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一門自己感興趣的技術。可以選擇各種學習方式,如中專、3+2職業技能教育、5年一貫制等,這些學習途徑有助于提升個人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3、學習技術:
學習一門實用技術是解決初中畢業生未來發展的良好出路之一。比如汽修技術、美容美發技術、烹飪技術、護理等,這些技術專業對初中生開放的門檻較低,積極學習技能有助于未來找到合適的工作。
4、創業:
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初中生也可以嘗試創業,從事小本生意或自由職業,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開展相應的商業活動,尋求自我發展。
5、接受繼續教育:
初中畢業后可以選擇繼續深造,比如考取職高、中專、高職等學歷,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還可以通過自學、網絡學習等方式,補充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初中生為什么不想上學
1、對未來的蒼茫。
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對未來有著許多的不確定和蒼茫。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愛好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路途。這種蒼茫,會讓他們對學習失掉愛好,然后發生厭學的情緒。
2、環境影響,圈子的影響。
外界的誘惑使孩子能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然后改變價值觀。又或者是在校園不高興,融不到同學圈子,關系緊張而無心學習,發生逃避心理或是不想上學。
3、孩子不會學習。
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會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深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發生厭學心境。
應對厭學孩子的秘訣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2、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縱觀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環節,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最長,很多影響我們成長的人際規測、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在家庭教育階段開始形成的。
3、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么,學習到底有什么意義,現行教育體制對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這樣,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惡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學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