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們見到過這樣的現象,就是自己的孩子可能在平時的測驗或者平時的學習中,成績都是的好的,但是一到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就會一落千丈,那么孩子平常成績好期末考差為什么?
1.平時基礎就不牢
有一種學習叫“假學習”,有一種努力交“假努力”,有些孩子每天看起來似乎忙忙碌碌,但自己卻老忙不到點上。比方說作業,老師的作業一般起一個鞏固所學的作用,但有些老師布置作業的質量很低,你做了一千道題,看起來很忙碌,但如果一千道題只是同一個類型,那就和做一道題沒什么區別。而且,這種情況就還很容易給人做題都會的錯覺,事實上,會做的這個類型的題,考試中占分還可能很少。
2.囫圇吞棗,理解不到位
尤其在孩子遇到難題或不會做的題時,有些家長或其他人在給孩子講解時,本身講的就不清楚,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或步驟告訴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作業可能是順利完成了,但孩子從作業中真正的收獲卻很少。再有,就是有些家長圖省事,允許孩子用手機查找答案。使用手機幫孩子學習本來是件好事,但較終變成了,孩子稍有困難,就查找手機。時間長了,等于孩子的思維從沒有得到深入的挖掘,這種情況下,孩子考試又怎能取得好成績呢?
3.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平時孩子有一次成績考得好,就會被家長當成是學生實力,家長就會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其實,孩子能力并沒有家長想象中的那么強,一次的成績高可能是因為運氣,并不代表永遠都有這樣的運氣,期末考試自然也就考不出家長理想中的成績,也就會被家長認為是掉鏈子,其實,很多時候那就是學生的真實成績,家長要客觀看待問題。
4.身體、心態等原因影響考試發揮
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不錯,平時測驗考出的高分,是他的真實水平,但臨近期末考試時身體出了問題,影響發揮,導致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有很大出入。有些學生,因為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或父母對他們有很高的期待,導致他們心理壓力過大,心態失衡,期末考試前處于一個極度焦慮的狀態,影響了考試發揮。也有一些學生,因為過于自信,太高看自己,低估了期末考試的難度,產生了驕橫的心態。所謂“驕兵必敗”,于是考試成績嚴重下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