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會跟孩子聊天,沒話題跟孩子聊,常常把聊天變成“說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怎樣和孩子交流溝通?才能真正的走到孩子的內心呢?
怎樣和孩子交流溝通?
1.話不宜多:長篇獨白往往導致子女充耳不聞。這種說教經常用“當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作開場白,繼之以“將來你也會有孩子,到那時你就會明白的”之類的詞句。由于后輩生長在現實環境中,當家長的最好使用流行的語言因勢利導,就事論事。
2.心平氣和:大人一激動,便很可能講出一些隨后自己追悔不該說的話。如果有怒氣,先壓一壓,待情緒穩定下來再說。我們對成年人并不輕易發火,這個態度同樣適宜于對待自己的孩子。
3.耐心傾聽:孩子有話讓他說完,別隨意打斷話頭。等他講完后,不妨把他的主要意思復述一遍,弄清楚究竟涉及何人、何事、何時、何地與何故,然后提出建議或采取行動。如果小孩子丟掉了他的心愛之物,即使那東西微不足道,對他卻可能至關緊要。我們小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
4.掌握時機:說家常最佳時刻是就寢和進餐的時候。開頭可以問問孩子,當天諸事是否順心等。你一言,我一語,交換看法,增進了解。有的父母還認為,另一談心的黃金時間是趁小孩子伴隨大人干家務零活之際。
5.愛是前提:在凝聚力很強的家庭內,愛的觸覺系溝通思想感情的橋梁。哪怕一時存在分歧或抵觸情緒,愛的紐帶總歸可打動親人,并終于消除隔閡的。
6.尊重孩子:堪稱楷模的父母知道,大事必須堅持原則。然而,這不意味著輕視孩子。要允許子女在議論日常家務中擁有發言權。跟孩子商量商量,事情總好辦些。此外,也好借此讓他意識到他在家里受到重視的身份。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