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你問一個兩歲的小孩,能不能把手里的蘋果分一塊給你,通常他都會說不給。玩玩具的時候也一樣,你只是輕輕碰了一下他的玩具,他立刻就會大喊“這是我的”。這時候,有的家長會和孩子說,要學會分享。具體怎樣讓孩子不自私呢?
怎樣讓孩子不自私?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氛圍。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滿足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如果孩子獨占喜愛的食物,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不能再放任不管。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或苦苦哀求,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2、家長要做出好榜樣。
家庭教育中的百依百順、嬌寵溺愛,就是步入了誤區,并且,由溺愛培養起來的怠惰、自私、驕橫、無能的品格,必然影響到孩子的學校和社會生活。
父母自身應以身作則。有一則笑話,一對夫婦對兒子千般呵護,而對父母萬般挑剔,某一天,這對夫婦對父母的惡劣態度被兒子看到了,其子大聲叫喊,“我記住了。”,其父母問他記住了什么,其子說“我記住了你們怎樣對待祖父母,看我長大后怎樣收拾你們。”,父母啞然。可見身正影不斜是何等重要的。
3、培養良好的交往意識。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此外,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游戲活動,幫助孩子認識自私是不受人歡迎的行為,指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別人的樂趣,并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4、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欲望的無止境,自私便隨之而生。對兒童,家長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獨自一個享用,而是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父母干點什么。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第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因為就算在成人世界,我們也不會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和別人分享,孩子也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
第二,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好處。如果他分享之后,對方說“謝謝”就最好不過了;如果沒有,家長要鼓勵一下孩子,可以說“看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啊,他心里一定在感謝你呢!”這時候孩子就會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第三,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比如,把東西借給鄰居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一起去,這種耳濡目染比告訴孩子要分享更管用。
第四,創造社交機會和分享機會。家里來客人了,可以讓孩子幫著拿外套,擺餐具,或者把自己的零食給客人吃。這時候客人就會夸孩子,孩子就會慢慢喜歡幫助人和分享了。
第五,不要試探孩子的分享意識。有的家長會逗孩子說:“分給我吃一點好不好?”等到孩子給了,家長又不要了,這樣的試探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覺得大人就是說說而已,并不會真要他的東西。孩子分享意識就這樣被扼殺了。
孩子的“自私”,其實很多時候是成長中的正常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是別著急,一件一件來,過程中可能會經歷風雨,但相信最后一定美不勝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